前部设计了铝合金防撞梁,二级缓冲泡沫,钢制吸能盒且双倍体积,还有行人防卷入钢梁。
后部比较简单,中规中矩,防撞梁仅为普通的钢材料冲压件。无缓冲泡沫,吸能盒也比较勉强。
机舱盖采用早已淘汰的低端单金属杆手动操作,发动机主体无防护罩,管线以少量波纹管防护。
翼子板内无隔音止震设计,前部有三角区域金属加强结构。车身部位外表为冲压件拼接。
前后门均为圆形钢防撞梁,前车门一道加强筋和丁基胶止震,后车门双加强筋无止震。
车顶有三道加强筋但非常单薄强度很弱,一道窄加强板,整个车顶无任何隔音止震设计。
地毡仅有两层,绒布层和下面的劣质再生棉层。线束仅为绝缘胶布缠绕,但有大量走线盒。
底盘虽比较平整且有护板,但材料很廉价。发动机下护板为玻璃纤维符合材料,油路保护较好。
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结构,后部有防倾杆设计,悬挂为弹簧避震筒分离结构。调校为舒适性方向。
丰田的销售额并不是车企里最高的,但纯利润却是名列前茅,除了其企业体系结构的优势之外,在控制成本方面的经验也是功不可没的。
全新换代雷凌的安全结构设计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前部结构几乎做到了越级,后部结构简化到令人咋舌。如果是同样的成本,为什么不均衡处理一下呢?
和同价位德系车相比,缺少车门弓形防撞梁,和同价位国产品牌比,甚至都缺少隔音止震设计。发动机内减掉防尘隔热罩,车门密封条省略胶接工艺。
内饰板材料廉价,车顶内部全无隔音止震设计,看似3道加强筋和1个加强板,但强度软到手都能掰弯。雷凌的成本控制非常有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