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车网 精华 95后看老总:技术型商人朱江明

95后看老总:技术型商人朱江明

秦燕玲 发表于 牛车网 2021.10.20 18:38

那一年,汽车行业尚未遭遇历史性的芯片短缺难题,还不习惯面对聚光灯的朱江明,在台下反复练习着如何自然地举起手中的凌芯01,甚至不无担忧地问道:“我出来手抖怎么办?”

剪不断,理还乱

在大华股份的答投资者问中,“零跑”大约是业绩之外的高频询问关键词,董秘倒也不厌其烦地流程似的回答着:“是关联方”。

1993年,26岁的朱江明拿着5000元,与傅利泉共同创办了后来发展成为安防领域第二大巨头的大华股份。

虽然表面上看零跑科技与大华股份之间的业务往来就像普通主机厂与供应商一般,独立法人、独立运营,财务报表中还有双方的应付款项、长期债务关系等,甚至在零跑后续的多轮融资中,大华都放弃了同比例增资权。但不论是作为联合创始人的朱江明,还是最初那9000万投资,抑或是安防、智能驾驶两用的凌芯01,都指向了朱江明的零跑与大华股份之间,并没有那么简单。

第三款量产车发布后的专访环节,有这样一则耐人寻味的问答——

问:自研芯片会迭代吗?

朱江明:目前芯片是与大华共同研发的,能够满足大华的 AI 设备和 L2 级别的辅助驾驶。未来面向 L4 级辅助驾驶是会去采购第三方的硬件平台,目前已经在进行中了。

这段问答的槽点有二:

一是从一开始就作为零跑技术自研象征、被推至台前的凌芯01就是搭了大华股份的研发便车,后续大华股份所在行业所需的芯片迭代速度并不及智能驾驶那么快,所以没办法继续carry零跑一把了,朱江明只有放下技术人的“骄傲”,用其他成熟芯片厂商的解决方案。

二是想不到浓眉大眼、笨拙可爱的朱江明也搞这套前后不一的传播辞令。

硬要理解的话,只能说:芯片研发投入大、周期长,必须依靠量来摊薄成本,短期内零跑汽车并不能上量,而大华的安防事业又不会那么快需要下一代芯片。

没有持续迭代的打算,不是技术自研路线下的必然,只有互利互惠的水到渠成。一个借着使用量摊薄研发利润,一个利用股东支持降低采购成本,何乐不为?

李想在总结自己的第一段创业教训时说到:“常年做老三是个非常痛苦的事,什么都改变不了”,因为行业规则是由老大制定的。

在安防行业“只”做到老二的大华在市值层面不及行业龙头海康威视的12%,同时,近年来业绩增长几乎停滞也逼迫大华寻找新的增长点。刚好,新能源汽车是时下最热的风口:不论是马斯克成为全球首富的神话,还是宁德时代超越茅台成为新晋“一哥”,都指向了广阔天地的可为之处。

因此,傅利泉愿意承接朱江明转嫁的研发成本,为零跑的极致性价比提供弹药,即便今年上半年,投资零跑就给大华带来了8亿多元的亏损。T03已经上量,C11等待检验,大华迎来回报似乎并不太远。

熙熙攘攘、利来利往。

“吹牛”不惹反感是种能力

7月份参加零跑2.0战略发布会时,朱江明这位创业长者没少被各种提问调侃,诸如“像您这样大年纪”“不再壮年”,连旁观者都直感“杀人还要诛心?好可怕啊!”

反复提及的年龄梗明显让朱江明有一些情绪起伏,但真正作答时他依旧保持着老好人般的微笑,言语中依旧带着初次面对聚光灯与媒体的真诚:“我自己是一个很好的系统架构师、产品经理,非常有兴趣在这个新的行业发挥自己的特长,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但是那一天,朱江明最出圈的并非反衬出那些不怀好意的提问的涵养,而是对马斯克的公开叫板:三年超越特斯拉。

这些年来,碰瓷特斯拉的汽车厂商,无论新势力还是传统企业,都不在少数,但几乎没有例外地都在网络上被一众特吹用键盘打成了筛子。

但在现场听朱江明说出这句话时,他仿佛自带一层可信赖光环。

这层光环大抵源自折腾、热爱、家国情怀以及小编对技术自研的粉丝滤镜。

与李斌“哥们儿这辈子进入历史的机会,只有这一次”、何小鹏想让儿子未来谈到自己的时候能够自豪感之类的个人化故事不同,朱江明的造车契机看起来是那么的“伟光正”:我总感觉汽车行业还有很大的机会。目前为止在中国销售的汽车只有40%左右是中国品牌,约60%是外资品牌,后者则意味着外资主导、中国更多还是制造的角色,但显然这种情况需要扭转,就像手机、家电那样。

在最新的采访上,朱江明也在无意间重申了这一点:“我认为我是有家国情怀的”。一个五十多岁、实现财富自由、早就可以享受生活的人竟然还可以用这样的心态再次创业,除了瑞思拜还能说什么呢?

在那场朱江明下定决心高调、直接把微信二维码打在公屏上的发布会上,他还不自知地凡尔赛了一把,原话大致意思是,对于别人来说做技术研究可能是一件枯燥的事情,但对他自己而言,感兴趣的东西再苦再累都很幸福。

小编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作秀的表演者,但朱江明讲这话时,自然流露出唯有谈及真正热爱事物才会有的欣喜,让人愿意相信,他确实是想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在新的行业中有所开辟。

兼具商人和科学家双重身份的余凯(地平线创始人、CEO)近日接受采访时说:“做企业必须有效平衡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不能下意识地觉得这两件事一定是矛盾的。在我看来,我们应该用极度现实主义的方法,去努力实现极度理想主义的结果”。

虽然他讲的是芯片算力与运行效率的平衡,但是这番论调用在朱江明这里似乎仍然适用:他狡黠地用极度现实的话术包装来推出自研技术的代表,同时极度理想主义地做着或许能改变行业格局的梦。

免责声明:牛车网是广大网友共同参与的一家汽车行业网络交流平台,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包括专家)均可在牛车网旗下WEB网站或者APP移动端发布文章和帖子,其内容无法一一证实,所以牛车网对这些内容不承担责任。如果网站内容中存在版权和真实性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调查并做相应的删除处理。server@niuche.com
显示更多评论
下滑加载更多

登录牛车网

还没有账户,去注册 第三方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