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发的失落与满足

汽车观察杂志·2015-03-31 08:22
0 0 0

“解读瑞风S3”之三:

当我们强调技术之上的时候,往往容易忽视市场应有的作用。

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研究院项目总监朱忠华

“做汽车研发工作二十多年了,之前技术中心在一个企业里是比较核心的部门,也是比较牛气的部门。而如今研发部门的很多工作都要听市场营销部门的,很多时候研发人员也要亲自走到市场一线听取客户的声音,这种转变曾经让很多研发人员内心有种落差感。”朱忠华说道。

朱忠华,自1994年大学毕业进入江淮汽车工作以来,至今整整21个年头,现任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研究院项目总监,他经历了从商用车的技术研发到乘用车技术研发的转型,同时也经历了研发人员在地位上发生改变的过程,更是见证了这二十年来自主品牌在技术发展上不断改进的过程。

作为S3的研发项目总负责人,经历了S3的热卖后,他此前内心的失落感慢慢发生了改变。在他看来,研发人员的地位的改变是基于市场的需求,而研发出的产品的热销则是他们工作价值的一种反应,产品的热销带给他们更多的成就感。

1
研发一直没有停顿

“江淮汽车很注重自主研发的能力。”朱忠华表示,江淮汽车从商用车到乘用车,研发一直没有停顿。从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引进,到研发流程的规范化,一直在积累。要想提升核心的研发能力,正确的战略指导和科学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江淮汽车很注重自主研发的能力,先进的技术都从这里研发出来

据了解,在核心研发能力建设上,江淮提出了十二五研发主题,那就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有所作为”。“围绕中心”讲的是,管理进步、持续创新和聚焦研发出成果;“服务大局”讲的是,研发团队以研发为中心,研发以研发人员为中心,研发人员以研发出成果为中心。“有所作为”强调的是:十二五江淮的研发成果要体现公司的发展,研发团队的进步和每个研发人员的职业技能的提高。

此外,江淮还明确了自己的研发主线——“五讲四养”,“五讲”指的是,产品研发的内在品质的指标策划和过程控制,讲材料,讲结构,讲精度,讲性能,讲成本,通过“五讲”突出产品的内在质量;而“四养”强调的是,产品的外在质量即产品的品味。所谓的“四养”是指,开发出的产品看起来养眼,摸起来养手,听起来养耳,坐上去养精蓄锐。基于这样的研发主题和研发主线,江淮同时提出了研发的三个能力建设,即: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的能力;流程技术和项目管理能力;成果的评价和激励薪酬能力。通过三个能力的建设来保证自身“研发主题的深化”和“研发主线的聚焦”。

据朱忠华介绍,江淮的研发体系有五个层次:总部技术中心、海外研发中心、产学研实体、国外战略伙伴和江淮各事业部。运转这么一个比较复杂的研发体系也是一大挑战,江淮是怎样调配内外部资源、如何协调运作的呢?

对此,朱忠华笑谈:“技术中心有一个非常好的管理模式——NAM流程(是Now And Me的缩写,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是一种高效率的项目管理方式。江淮研发中的时间节点和目标非常明确。所以我们与别人合作都能给对方一种管理支持,就是能够让内外协作方愿意跟你一起工作,能激发他工作的创造力。没有这种管理模式和方法,工程项目很难高效运行。应该说NAM流程管理方式对于多项目运行并成功推新品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原来,这几年江淮汽车通过对自己经验的总结和教训的反思,广泛地吸取了世界上的先进企业成功的流程管理技术,创建了自身的产品研发流程技术及NAM流程,NAM流程是产品研发从概念设计到产品下线和市场销售的一个全流程的产品开发过程控制。它分为产品的规划和策划、产品的造型设计、详细的技术设计、技术验证、产品验证和效果的验证的七大阶段,NAM流程有效的使不同岗位的研发人员围绕着产品开发的阶段目标和最终目标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同时,基于每个人所提供的成果给予绩效评价。应该来说这是江淮研发能力提升的一个关键的过程和方法。

3
以市场为导向

作为一个在江淮工作了二十余年的老江淮人,朱忠华表示,研发技术提升的核心其实不在于技术本身,更在于能不能做出客户需求的产品。从技术导向转变为市场导向,这是江淮自2013年以来推进战略变革的重要措施之一。这一举措的目标十分明确,就是产品要更接地气,离客户更近些。

总经理项兴初深有感触:“原来做的时候根本不是这样的,反正觉得自己做的都挺好,说哪一天上市,奔着那个时间点就上市了,至于配置对不对、功能键是不是用户感觉很方便,上了市以后用户批评我们才知道。现在很多东西我们都在事先做了很多测试和评价,尽最大的努力赶在上市之前把它发现出来,然后把它解决好,让用户感觉到,你真的是为我打造了一款车,而不是你制造了一款车硬塞给我。硬塞给我是什么意思?就是有的地方挺好,但有些地方我不想要,但是你又没有减掉这些配置,价格上没有把它省下来,消费者多花了几千块冤枉钱,感觉不是很舒服。S3能够这么热销,就是因为在此之前做了大量的功课。”

“我们现在一款新车的造型做出来以后,江淮会请一些潜在客户做效果测试,让他们来评价满不满意,喜不喜欢。在小批量的车型产出之后,江淮同样把这些样车拿给客户、供应商和员工去做测试,并依照反馈的结果反复改进。而以前我们在研发的时候,会认为我们的技术最好,不管用户接受与否,一旦研发出来就是不改,而现在则会有比较大的改变。特别是我们的可靠性路试,整个试验里程不低于200万公里,我们有硬性要求。”朱忠华说。

目前市场上热销的S3就是经过了这一过程的最好例子。据朱忠华介绍,S3在研发之初,江淮对全国25-30岁的年轻人进行了深入调研,并根据他们心目中的汽车形象,打造出瑞风S3的雏形。然后到物理模型的测试,再到样车的测试。等样车出来后还要进行市场调研,在东南西北几个典型区域,从不同地形、不同气候对直接客户进行测试,根据客户对这款车的反馈,及时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只有得到顾客的良好评价后才能最终落实到批量生产,最终诞生出如今的瑞风S3。由于不断的测试和改进,导致这款车比预期的上市时间晚了几个月,整个研发费用也提高了10%。

身为江淮乘用车研究院项目总监,也是S3的研发总负责人,朱忠华在2014年8月前那段最艰难的日子里曾为S3的改进一度焦虑——“由于在不断测试后拿到57个问题需要修改,我们整个研发团队压力很大,研发人员也会抱怨,会觉得研发人员的地位比以往降低。另外,很多研发人员喜欢拿着笔就画,内心并不喜欢去一线的生产线和市场,而很多时候,我们的修改是需要研发人员去一线生产线解决临时出现的问题,甚至与工人一起加班到深夜。”

“S3的热卖算是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公司也对这个项目发了项目奖金,这是我进入江淮以来手上所带项目中公司给予奖励金额最高的一次,虽然参与分配的有400多人,每个人可能也分不了太多,但是大家心里都很高兴,很有成就感。”朱忠华对记者露出如释重负的表情。

闷头干出来的产品未必能符合市场需求,要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最根本的是要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这,或许对整个自主品牌的研发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点赞|0 收藏|0
免责声明:牛车网是广大网友共同参与的一家汽车行业网络交流平台,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包括专家)均可在牛车网旗下WEB网站或者APP移动端发布文章和帖子,其内容无法一一证实,所以牛车网对这些内容不承担责任。如果网站内容中存在版权和真实性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调查并做相应的删除处理。server@niuche.com
推荐文章
参与讨论

登录牛车网

还没有账户,去注册 第三方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