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车网 精华 新一轮“军备竞赛”,激光雷达数量真的越多越好吗?

新一轮“军备竞赛”,激光雷达数量真的越多越好吗?

Jekyll 发表于 牛车网 2021.11.25 10:05

在本次广州车展上,沙龙汽车独特的造型可谓是一大看点。但在车展前夕,沙龙机甲龙还未正式亮相,沙龙汽车就已经靠这张海报吸足了眼球。

“4颗以下,请别说话”

“4颗”指的是全新的沙龙汽车搭载了4颗激光雷达。而这样的一句标语,则直接否认了当前已上市和正在筹备上市的全部车型,沙龙汽车口气着实不小。不过在我们为如此嚣张的喊话所惊叹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这款新车的确是当今激光雷达装配数量最多的车型。

说起激光雷达,2021年可以算是激光雷达的元年,车企对智能驾驶技术的需求和资本的大量涌入使得激光雷达产业步入了高速发展阶段。禾赛科技、大疆livox、华为等行业内各大企业都在加速推进激光雷达的研发和批量生产。

对于造车新势力们来说,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水平逐渐成为了比较车型产品竞争力的硬性指标,而激光雷达凭借强大的性能能够满足较为精准的路况检测需求,广受各大车企的青睐。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车企们开始把激光雷达的数量当做产品的核心优势。

我们可以看到,除了小鹏和蔚来以外,不少新势力都在各家的旗舰车型上安装了3个或更多的激光雷达。而这还只是激光雷达这一类传感器的数量,几乎在所有新能源智能车型上都还会配备超高清摄像头、环视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等大量传感器元件。

那么这不禁令人产生疑问,在有了这么多传感器的情况下,一辆车真的还需要那么多激光雷达吗?更多的激光雷达会对车辆的智能水平、消费者的使用体验有什么影响呢?

过量的信息对车辆算力要求苛刻

首先对于一辆汽车来说,激光雷达数量越多并不足以说明汽车的智能化水平越高。一辆车在实现辅助/自动驾驶的过程中存在着感知、决策与控制三个环节,其中对于行驶路况环境的感知是整个过程的基础,感知的能力越强就更能帮助车辆识别更高等级的自动(辅助)驾驶功能,激光雷达的作用也在于此。

前面也提到了,提供感知作用的元件并不只有激光雷达。以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为例,这台车上除了有3颗激光雷达,还有12颗超声波雷达、6颗毫米波雷达、9颗ADS摄像头以及4颗环视摄像头。在这方面,其他品牌的旗舰车型也都不相上下。这些不同类别的传感器相互配合,共同保证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准确性和容错性。

但要注意的是,这三十多颗传感器也会带来巨大的数据信息量。在智能汽车配备激光雷达之前,就已经需要较高的算力水平来对数据进行处理。而激光雷达的搭载将使数据信息量翻上几倍,庞大的图像数据则需要一个更高算力的平台来进行处理。

例如阿维塔11、极狐阿尔法S HI等车型达到了400 Tops的平台算力,而威马M7则更狠,采用四颗英伟达Orin芯片,算力达到1016 Tops。作为参考,特斯拉自研芯片的算力仅为144Tops。

除了更高的算力要求,各个厂商还需要对激光雷达和车辆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之间进行适配,需要一套非常复杂的算法才能应对庞大的数据量,对各个传感器的数据进行融合、消除误差,并提供车辆控制的执行操作。蔚来、小鹏等新势力品牌的车型所提供的可供订阅或购买的辅助驾驶服务便是这套复杂的算法。

此外,激光雷达所产生的成倍的数据量也会对系统的数据存储能力产生更高的需求。

那么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更多的激光雷达意味着什么呢?

当然是价格更贵了。

首先是激光雷达的价格。不同于几年前谷歌自动驾驶所采用的数万美元一颗的激光雷达,如今技术研发的进步,已经使智能汽车所采用的mems激光雷达成本降至千元级别,但仍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我们没能了解到市场上车载激光雷达的具体价格,但以市场上配备激光雷达的车型中唯一实现交付的小鹏P5为例:

小鹏P5 2021 550E版配备XPILOT 3.0硬件系统(无激光雷达),售价为19.29万元起;小鹏P5 2021 550P版配备XPILOT 3.5硬件系统,配备2颗激光雷达,售价为19.99万元起。550P车型在配置上仅多出两颗激光雷达,但售价相差7000元。可见单颗激光雷达的成本依旧高昂,更别说四颗。

除了激光雷达的成本,消费者在使用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时还需额外为算法和服务进行付费。例如,小鹏P5 550P车型的XPILOT 3.5硬件系统并不包含软件服务费用,购买XPILOT3.5标准终身服务则需要花费4.5万元。蔚来也是如此,目前在售的ES8/ES6/EC6车型如要享受完整的L2级别辅助驾驶功能,需要花3.9万元选装NIO Pilot完整功能。搭载激光雷达的蔚来ET7上市后,或许需要花费更高的价格获得更高级别的辅助驾驶功能。

说完了写在表面上的成本,还需要注意到我们看不见的隐藏成本,比如芯片。前面提到的威马M7搭载了3颗激光雷达,需要四颗英伟达Orin芯片来进行数据运算,单颗算力为254TOPS。仅一颗芯片的算力水平就已经超过了当前在售新能源智能汽车的最高水平。而在全球芯片极度短缺的大环境下,芯片的价格飞升,甚至出现了有价无市的情况。光威马M7这一台车就搭载了4颗顶级芯片,成本可想而知。要注意到,芯片的成本将全部计算进整车售价中,由消费者来承担,使用成本在无形中大幅增加。

另外还需考虑到消费者实际用车的后期维修成本。仍以小鹏P5为例,550P/600P车型搭载两颗激光雷达,分别置于前保险杠的两侧。在发生碰撞时,两颗雷达必定会最先受到冲击。激光雷达作为整车中最为稀缺和贵重的零部件,维修价格也肯定会非常高昂。此前有小道消息称,小鹏P5单颗激光雷达的碰撞维修成本可能会达到1.5万元或更高,远高出激光雷达本身的成本价格。

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激光雷达吗?

实际上,大多数消费者并不在乎一台车有几颗激光雷达。智能辅助驾驶能力只是评判汽车产品力的众多指标之一,我们中的很多人在购车时甚至并不在乎一台车的智能辅助驾驶技术有多强,反而更多的关注一台车的驾驶和乘坐质感。盲目的追求顶级的辅助驾驶水平、以激光雷达的数量作为优势,在我看来有些过于极端,甚至有些畸形。

不得不承认,近两年智能汽车辅助驾驶的出现无形中避免了很多大大小小的交通事故的发生。但智能辅助驾驶能做的也仅仅是“辅助”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看,普通的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高清摄像头就完全有能力胜任这项工作。

特斯拉就是最典型的代表。马斯克就是计算机视像技术的坚定支持者,眼睛能识别的图像信息,摄像头也能够识别,无需采用激光雷达。特斯拉车型全部采用“纯视觉+算法方案”方案,只通过摄像头和普通雷达,再配以强大的算法就能实现行业内最前沿的辅助驾驶功能。

我能够理解新势力们为了追求更准确地路况感知能力而采用更多数量的激光雷达。但堆数量并不是唯一解决方案,一颗两颗也许能协助其他传感器获得更加精准的数据,到了四颗真的还有必要吗?

这就像我手中的小米手机,背面的4颗摄像头看上去属实唬人,但真正使用起来,只用得到一颗主摄来进行扫健康码和日常拍照的操作。

总结

拼配置、堆料,是自主品牌的传统强项。激光雷达作为当前感知技术最尖端的配置,我很高兴自主品牌占到了最前端,也看到了中国品牌奋发向上的巨大潜质。

但堆料,也并非向上的唯一道路,像蔚来这种做好用户运营,小鹏做好智能、生活化驾驶体验,都是不错的发展方向。我认为,新势力们没必要在激光雷达的数量上做文章,而是要从用户的需求出发,解决用户的痛点,在前沿技术和用户的实际使用体验之间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

免责声明:牛车网是广大网友共同参与的一家汽车行业网络交流平台,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包括专家)均可在牛车网旗下WEB网站或者APP移动端发布文章和帖子,其内容无法一一证实,所以牛车网对这些内容不承担责任。如果网站内容中存在版权和真实性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调查并做相应的删除处理。server@niuche.com
显示更多评论
下滑加载更多

登录牛车网

还没有账户,去注册 第三方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