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车网 精华 新华社发文背后:新能源汽车行业隐忧浮出水面

新华社发文背后:新能源汽车行业隐忧浮出水面

阎明炜 发表于 牛车网 2021.03.30 19:15

一年一度3·15消费者权益日刚刚过去,“打假”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日前,新华社发文痛批新能源汽车,直指行业存在“虚假宣传”“虚火过旺”等众多隐忧,“产品指标注水还甩锅客户”、“车企玩‘文字游戏’忽悠消费者”、“PPT造车层出不穷”等等问题不一而足。

新华社此次发文的导火索,源自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最近公布的一批车企召回计划。3月23日,根据市场监管总局官网显示,有超过40000辆汽车因安全隐患被实施召回,其中新能源汽车超过33000辆,占比超过80%。

作为“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新能源汽车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中,均占据重要位置,而此次新能源汽车集中召回案的爆发,则揭露出行业内部的发展隐忧。

首先是“虚假宣传”。新华社指出,产品性能指标“浮夸”“注水”情况时有出现。一是虚标续航里程,二是夸大行业中常见的技术水平。牛车网为此专门对话北方工业大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纪雪洪主任,他指出,行业中现在尚未完全统一续航里程的宣传口径,包括充电速度等问题,也在新兴企业中较为突出,由于行业发展速度过快,直接或间接导致了上述情况发生。

新华社同时指出,针对存在的问题,部分车企往往是责任能甩就甩。除了甩锅给车主误操作,还有一些甩锅给用车环境、基础设施等情节,令人啼笑皆非。

牛车网曾就车企“甩锅”一事咨询过国家质检总局工作人员,据了解,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智能化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中电子元器件的频繁使用,确实会导致更多的bug出现,这不仅仅哪一家车企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无可避免的痛点。而消费者的愤怒点在于,车企在未掌握确切事实根据的时候,率先“甩锅”,这不是一家成熟车企应具备的素质。

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曾对牛车网表示,作为新兴行业的一员,新能源车企不能一味追求品牌效应的提升,同时,也要在汽车整个生命周期中审慎对待消费者,做好维护用户品牌好感度的工作。

新华社提出的另一关键问题是“虚火过旺”。广阔的市场潜力催生出部分纸上“造车”的“PPT车企”。其实早在2014年游侠汽车诞生之际,就给当时仍然懵懂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注入了这一新兴“概念”:PPT造车。这类车企擅长使用先进的理念、优秀的策划以及精美的PPT展示,先收获资本市场的青睐,然后“游侠”舞剑,意不在造车。

直到以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为首的新造车势力逐渐进入到量产交付阶段,才使得PPT造车一事逐渐哑火。但好景不长,被央视点名“烧光84亿元没有造出一辆车”的拜腾,再次将“PPT造车”一事拉到台面上。包括以特斯拉为首的众多新势力,产能和市值间都存在巨大落差。

纪雪洪对牛车网表示,新能源汽车始终是整个汽车行业发展大势所趋,不管是5年还是15年,温室气体的排放一定会被消除,因此市场一直比较看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资本市场对于这类智能化、电动化车企的追捧,不能简单评价是否超出合理估值,“市值泡沫”存在与否仍有待商榷。目前来看,新能源车企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也反映了大家不同认知和博弈的结果。

新能源汽车股在经历了2020年的疯狂爆发后,又在2021年迎来“冷静期”,数据显示,无论是美股的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还是A股的比亚迪等,今年以来,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股价的波动,也昭示出资本市场正在逐渐趋于理性,而对于投资者而言,在这个风险与收益正相关的市场中,也是时候给行业降降温了。

#写在最后

新华社的批评反映了一定的行业发展现状和突出问题,但需要注意的是,仍有很多车企在认真造车,行业整体的发展速度与进步我们有目共睹,如何让整个行业健康持续有序前进,是各行各业需要共同关注的事实。

近期,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表示,将采取技术、管理等多类措施,加强新能源汽车质量监管。对于车企而言,认真造车,需要产品设计、开发验证等多方努力,而试验不应该让消费者来买单。在接受市场监管部门监督的同时,企业也应严肃对待产品问题,拒绝“虚标”“虚火”,还消费者一片澄净的购车用车环境。

免责声明:牛车网是广大网友共同参与的一家汽车行业网络交流平台,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包括专家)均可在牛车网旗下WEB网站或者APP移动端发布文章和帖子,其内容无法一一证实,所以牛车网对这些内容不承担责任。如果网站内容中存在版权和真实性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调查并做相应的删除处理。server@niuche.com
显示更多评论
下滑加载更多

登录牛车网

还没有账户,去注册 第三方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