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车网 精华 广汽埃安“弹匣电池”的文字游戏

广汽埃安“弹匣电池”的文字游戏

不是李创权 发表于 牛车网 2021.03.16 18:15

广汽埃安电池闹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3月10日,广汽埃安线上发布了全新一代动力电池安全技术——弹匣电池系统安全技术(简称“弹匣电池”)。

在发布会上,广汽集团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李罡自信的介绍道:“其是业内首次实现了三元锂电池针刺不起火,通过了中汽中心的针刺试验,重新定义了三元锂电池的安全标准。”

这些“豪言壮语“似曾相识。

今年年初,一张广汽埃安的石墨烯电池量产海报也曾把话说到很满,分分钟打倒宁德时代:“8分钟可充满电池的80%;NEDC续航可达到1000km以上;不是期货,即将量产搭载。“紧接着,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善意“提醒:“如果某一位说,这辆车既能跑1000公里,又能几分钟充满电,而且还特别安全,成本还非常低。那么,大家不用相信,因为这是不可能的。”随后,迫于舆论压力,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不得不出面解释:“是不可能(量产)的。”

稍微解读一下,和“石墨烯”电池闹剧一样,“首个实现了三元锂电池针刺不起火“的弹匣电池,准备重新定义三元锂电池标准的技术发布会,无非是文字游戏,漏洞不少。

一、新老标准不同

首先,国家《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2015年版(老国标)和2020年版(新国标),对针刺测试的目的、标准和测试方法完全不同。

2015年5月批准发布的老国标规定,针刺实验的单位是电池单体或模组,电池SOC需达到100%,实验结果的要求达到1小时内不爆炸不起火。

该标准重点考察的是电芯发生内部短路后是否发生失控,引起爆炸起火,即电芯发生内短路,照样不起火爆炸,通俗说,电芯实验即不允许身体(电池包)内出现癌细胞。

比亚迪刀片电芯穿刺实验,右一

该标准一经发布就成为了旧国标中的强制检测标准之一。然而因为这项测试太过严苛,行业中只有极少数企业可以通过,于是在2018年1月24日,工信部发布了新国标征求意见稿,取消了单体电池的针刺实验要求,取而代之的是新国标中的针刺测试。

广汽埃安弹匣电池包穿刺测试

新国标(2020年版,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规定,针刺实验热失控(电池包)后5分钟内不起火爆炸。

该标准实施后的重点不再是考察电芯安全(降级),而是考察系统对热扩散的响应,即电芯发生内短失控不要紧,只需要满足失控电芯不使其他电芯失控即可。即允许身体内有癌细胞,但不能扩散。

而广汽埃安的弹匣电池参加的正是基于新标准下的整包穿刺测试,与其声称行业首个通过三元锂(三元锂电芯或单体)穿刺实验完全不同。

就此,某行业人士指出:“因为新旧国标中的针刺测试目的、难度、考察维度都完全不同;一个是强制标准,一个仅为测试手段。不能以通过了新国标的结果,就断言自己可以通过旧国标针刺测试”。

新国标的实施,实际是承认了电池可以发生热失控,只是将电池安全的考察指标由电芯不起火变为了“电芯失控不蔓延。”

其还表示:“新国标实施之后,意味着不符合新国标的新能源汽车将无法进入工信部目录,无法正式上市销售。这意味着,自今年1月1日起,新上工信部目录,采用三元锂电池的电动车,都能符合新国标的要求,并非只有广汽一家,更无行业首创,定义标准一说。”

二、系统性风险解决方案与单体解决方案不同

弹匣电池确实在电池包系统阻止热扩散方面取得了进步,但弹是弹,匣是匣,弹和匣在一起安全,但要分开了呢?

按照广汽埃安发布会介绍,其只是解决了热失控后的蔓延问题,而作为作为电池单体的弹,热失控没有解决(弹匣电池针刺后温度达到686度),还是一颗随时会发生热失控危险的弹药。而且电池系统的防护有老化和失效风险,根本上没解决,风险还是很大。

从广汽埃安的针刺测试视频可以看出,参与测试的电池整包虽未起火,但针刺部分电池包内部产生高温,壳体漆皮被烧焦脱落。

相比广汽埃安基于新标准推出的整包穿刺实验, 2015年版实施的针刺实验(老标准)更具有示范意义,“电芯穿刺”不起火,才是从根源上解决了电池热失控的主要方案。

三、测试不严谨

正如上文所讲,电池安全的核心是电芯,弹匣电池针刺的是整包,并非电芯单体,明显偷换概念。

从广汽埃安发布的测试视频可以看出,其发布的视频里只有电池整体,而且从实验我们很难也看到钢针是否真正刺穿了电池单体,是否扎穿扎透。

就此,牛车网向广汽埃安工作人员索要“弹匣电池”的实拍照片,但被告知仅有新闻资料包中的内容,目前无法提供其它资料。

牛车网与广汽埃安工作人员聊天截图

新闻资料包图片截图,无实拍单体

牛车网建议,广汽埃安可以再做一次弹匣电池“裸体”针刺实验,像刀片电池一样,用真实力证明价值。

四、阳极成份不清晰

三元锂电池的正极材料,按照镍钴锰的含量占比分为811、622、523,镍含量高低决定电池组的能量密度,镍的占比越高,动力电池组的能量密度越大,热稳定性就会越差,即越容易失控。

近几年电池自燃事故频发,且以811动力电池居多的原因。市场上也渐渐开始回避高镍811三元锂电池,甚至开始倒退,采用多年前的低镍523三元锂电池。

在本次测试中,广汽并未对弹匣电池的正极材料进行说明,它究竟是523、622还是811电池?对比三元和磷酸铁锂材料,如果三元不能采用高镍方案在能量密度上占据优势,为什么要选择三元锂电池呢?实验的意义又在哪里?

写在最后:

关于“弹匣电池”还有太多的技术疑问需要解答。“弹匣电池”用文字游戏把严谨的技术变成一场营销话术,虽然这种操作手法在广汽埃安不属于首次,但其操作手法实在有待商榷,想让消费者和资本市场买单,必须要有真正的技术实力才成。

免责声明:牛车网是广大网友共同参与的一家汽车行业网络交流平台,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包括专家)均可在牛车网旗下WEB网站或者APP移动端发布文章和帖子,其内容无法一一证实,所以牛车网对这些内容不承担责任。如果网站内容中存在版权和真实性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调查并做相应的删除处理。server@niuche.com
显示更多评论
下滑加载更多

登录牛车网

还没有账户,去注册 第三方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