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车网 精华 汽车安全面面观之8大技术误区 认清真相很重要

汽车安全面面观之8大技术误区 认清真相很重要

纯爷们 发表于 牛车网 2020.01.13 15:33

汽车的普及速度之快,有时候真的是难以置信。2000年开始,中国才有了真正的百姓买得起的家轿,短短20年,私家车数量已经以亿计。随着私家车的暴增,人们对于汽车安全技术的错误认识也是根深蒂固,日系车皮薄,撞车比谁硬,比比皆是。今天我们不妨就来总结一些消费者对汽车安全技术的误区,在春节到来前,也让我们把老旧思想抛脑后吧,一起接受新科技,走向新一年。

1、前后杠里的泡沫缓冲层并不是摆设

经常看我们拆车文章的朋友肯定对于缓冲泡沫不陌生,一般在前后防撞梁上方,都会附加一层塑料泡沫缓冲层。我们也称之为二级缓存材料,其作用是在低速碰撞事故时,保护外皮免受硬伤。比如在停车场,低速挪车,撞到了墙,由于里面有泡沫层,起到一定“向外顶”的作用,保险杠外皮又是塑料软性材质的,所以基本不会有破损的硬伤。

其实,这种塑料泡沫,并不是我们常见的家用电器里的那种包装泡沫。你可以随便上网上搜索一下,汽车缓冲泡沫的价格并不便宜。即便是小作坊生产的,也要几十块钱,原厂的更是百元起。如果你有机会拿到这种材料,可以按一按,是不是发现特别硬?汽车缓冲泡沫都是高压缩高强度的,肯定不是那种家用电器(一公斤几毛钱回收)里的材料。

2、车门皮薄并不是影响安全的要素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总说日本车皮薄。印象里,80后这代人从小时候就听过这句话吧,90后可能稍微听的少多了。不过现在大家还是普遍认为德系车沉重,日系车皮薄不安全。实际上呢,日系车可能是真的偏向于轻量化,为的是节约油耗。不过随着技术的革新,早已经不能用皮薄还是车质量轻重来判断安全性了。

车的自重越大,感觉上行驶越稳,撞车的时候就能占便宜。就好比轿车撞公交车,一般情况下都是大车“获胜”。但是,随着轻量化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汽车零部件采用了铝合金,树脂等新材料,在保证强度合格的情况下,降低车的总重量,降低油耗。现在的新车,往往把车门金属外皮做得很薄,而恰恰是这一点让不少人产生了疑问,拿手按上去都能感觉门板有凹陷。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外皮的作用?门板里面有什么?我们所看见的车门外皮金属层,其实就是为了美观而设计的外衣,真正起到碰撞安全防护的,是内部的防撞梁、加强筋。撞车之后,也不是看外观是不是损伤,而是能打开车门逃生最重要,这就是靠防撞梁和加强筋。

3、独立悬挂和扭力梁并非天壤之别

大家都知道,轿车和SUV都是采用后独立悬挂的更好,成本也更高。后悬挂采用扭力梁结构的产品,现如今还是比比皆是,目的也是为了降低成本,拉开同款车的高低配差距。事实证明,在城市道路上,由于都是很平整的柏油路,所以说扭力梁非独立悬挂,大多数时候并没有体现出其劣势。独立悬挂也没有因为成本高,而体现出有多舒适。

当然,理论上讲,肯定是独立悬挂更好,更利于操控,在极端路况下,也比扭力梁更加的安全可靠。不过我们现在想要表达的是,一般情况下,大可不必去纠结后悬挂的结构形式。只要你不是经常跑烂路,扭力梁在操控、安全等方面,真的是够用的。

4、全景天窗先天不足缺少加强构造

全景天窗,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铺天盖地的出现。前些年,比普通天窗大一点的,都敢叫自己是全景天窗,现如今,你要不是80%覆盖车顶,真的都不敢叫了。有些车已经是100%覆盖玻璃了,这也是满足了消费者的诉求。

不过,全景天窗也有一个先天的不足,那就是缺少了金属加强结构。由于玻璃的面积太大了,车顶中间根本没有地方容纳加强筋,一旦强行安装加强筋,就非常影响视觉效果。最多也就是在中间玻璃俺槽内添加一个简单的支撑件。所以说凡事有利有弊,好在车顶的加强结构不是特别特别的要命,毕竟翻车碰撞事故比例极小。

5、止震贴到底是全覆盖好还是越少越好

止震贴的作用,就是防止共振,很好理解。但是这种材料大多数是沥青做成的,首先是有一些异味,还有就是沥青时间长了就会老化,表面开裂,反而成了共振源。有些低端车干脆把车地板下全铺上沥青,成本也不高,止震效果不错,但是越多肯定越“中毒”。有些高端的材料,比如丁基胶止震贴,由于太贵,很少被采用。

但是在一些高端车型中,我们也能发现其尽可能的少用止震贴。有人会觉得,高档车应该用丁基胶嘛。但是厂商工程师往往会给出解释:车辆定位高端,白车身经过科学实验,本身就不产生共振啦,就不用止震贴了。其实我们应该综合理解,止震贴并不存在用多少好不好的问题,而是车辆到底需要多少的问题,在保证不产生共振的前提下,还是尽量少用为好。

6、关门声音厚重的车并不代表安全和高档

还是那个疑问,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开始关心关车门的声音。都感觉吧,关门的时候砰砰响的,越厚重越好,有档次,好车!这都什么科学根据呢?厂商就迎合呗,这就是个物理学原理嘛,10万的车也能给你30万车关门的厚重感来。把车的密闭性做好,车门密封条设计合理,把白车身后部的气压窗调节到合理位置,反正让你耳朵听着舒服不难。

事实上,高端车关门自带的那种厚重感,是和车门自重,设计的角度,以及装配工艺都有关系的。而模仿这种效果也不难,但是请不要拿车门的关门声音和安全去挂钩,没什么意义的。

7、车内饰件的共振是现代化制造业不可避免的

之前有测试机构做过调查,亚洲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共振,是最为敏感的。欧美人士则相对来说无所谓。就比如说,你开着车,车门车顶有个轻微的意向,欧美人可能觉得无所谓嘛,车就是这样的。但是亚洲人就不行了,感觉这个是大问题,是不是得召回啊!

越新的车,内饰材料也就越新,那么塑料和树脂材料也就更多一些。然而,塑料材质天生的热胀冷缩,冬天就多些异响,在所难免。尤其是中控台庞大,冬天一开暖风,有些材料就咔咔的响,过一会就好了,这也不算什么硬伤。即便是奔驰宝马,也不过如此,千万不要把内饰的异响和安全设计关联,它们之间也没什么关系。

8、撞车后车损大的一方并不代表质量好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还是有必要拿出来说一说的。我们经常看到类似于五菱宏光撞了路虎,路虎都憋了,五菱宏光就是皮外伤。然后五菱宏光获得一片赞美之声。殊不知,这是小碰撞,没什么人员伤亡,真的遇到大事故,可能路虎虽然撞烂了,但是车里的人没事,五菱宏光也许就是人车都没了,我说的是或许。

为什么这么说呢,路虎车身很多地方采用了铝合金材料,吸能效果好,碰撞时变形溃缩就大,直观看就是车外面撞烂了,但是车里面的结构非常坚固,保护了人员的安全。五菱宏光这类低端车型,在有限的成本内,率先考虑的是性价比,而对于吸能材料的应用本身就少,低速碰撞就会显得很硬很结实,实际是硬碰硬,吸能效果差,稍微严重一些的碰撞,真的就可能会出伤亡了。

总结:汽车从曾经的神坛走下,进入寻常百姓家,然而对于这种“大件”商品,人们还是充满了各种固有的认知。希望本文能够抛砖引玉,让大家对汽车产品的安全和技术,有一个全新的认知。虽然成本总是有限的,但是我们相信汽车产品还是会越来越好,安全性越来越高。

相关标签: 安全
免责声明:牛车网是广大网友共同参与的一家汽车行业网络交流平台,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包括专家)均可在牛车网旗下WEB网站或者APP移动端发布文章和帖子,其内容无法一一证实,所以牛车网对这些内容不承担责任。如果网站内容中存在版权和真实性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调查并做相应的删除处理。server@niuche.com
显示更多评论
下滑加载更多

登录牛车网

还没有账户,去注册 第三方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