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车网 精华 吉利再当“接盘侠” Smart年亏5~7亿欧元

吉利再当“接盘侠” Smart年亏5~7亿欧元

吴春铭在学习 发表于 牛车网 2019.04.01 17:18

要说上周汽车圈最大的新闻,那一定是“舒服哥”再一次发动的“买买买”技能……

周四,戴姆勒股份公司和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联合宣布,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

(左:吉利控股李书福  右:戴姆勒股份蔡澈)

新的合资公司总部设在中国,双方各持股 50%,董事会将由6名成员组成,双方各委派3名。戴姆勒方代表为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大中华区业务的唐仕凯(Hubertus Troska),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集团全球销售与市场营销的贝思格(Britta Seeger),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集团董事会成员、负责生产和供应链管理的马库斯·谢弗(Markus Schäfer);吉利控股方代表为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CEO、总裁安聪慧,吉利控股集团常务副总裁、CFO李东辉。

就此,吉利成为继北汽、比亚迪之后,第三家与戴姆勒合作的中国新能源车企。根据合资协议,Smart将转变为专注于中国市场的电动汽车制造商,纯电动Smart将由梅赛德斯-奔驰的全球设计部门负责设计,吉利控股全球研发中心负责工程研发。新车型将在中国的全新工厂生产,并预计2022年开始投放市场,销往全球。

自从去年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个人炒股,收购戴姆勒股份公司9.69%股份成为最大单一股东后,关于吉利与戴姆勒双方的绯闻就一直不断。此次成立合资公司,是双方在“老本行”汽车制造方面的第一次合作。

#来自长城和宝马的压力

自19世纪初宝马汽车诞生的那天起,奔驰与宝马已经做了103年的对手,哪怕在每个细枝末节的地方都互不相让。1994年,双方开拓小型车市场,奔驰与手表制造商Swatch联合推出Smart品牌,宝马收购mini品牌,从此有了我们熟悉的两大高端小型车品牌。

双方争了25年,直到一个来自东方的“第三者”入局,去年7月,宝马与长城汽车正式签署合资经营合同,成立光束汽车,计划在中国打造纯电动MINI车型,来应对新能源浪潮以及迎合中国市场。“老对手”奔驰自然不能落后,能与长城汽车不分伯仲、是母公司戴姆勒最大单一股东、与母公司戴姆勒“绯闻”不断,自然,吉利控股成为Smart中国化、电动化以及这场战争“第四者”的最佳候选。

#一直亏损从未盈利 已成鸡肋

2017年,smart全球交付量为13.6万台,同比下滑了6%。2018年,smart品牌的全球销量下降4.6%,至12.9万辆,仅占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集团225万销量中的5.7%。相比竞争对手mini的36.2万辆销量,仅达三分之一。

根据外国媒体Automotive News Europe报道,有金融分析师估计,自1998年推出以来,Smart一直未能实现盈利,已经损失了数十亿欧元。美国投行Evercore ISI预估该品牌每年损失5亿欧元至7亿欧元,甚至在发表给投资者的报告中直言表示:欢迎该品牌停产!我们无法看到德国的微型车如何产生利润,成本太高。

在成本控制方面,戴姆勒为了减低成本选择与雷诺微型车品牌Twingo共同设计了Smart的两款车型(smart fortwo和smart forfour),但是,由于研发费用和惨淡的市场表现等问题,雷诺正在考虑退出合作关系。

(将取代蔡澈的康林松)

现任戴姆勒首席执行官蔡澈(Dieter Zetsche)已在任12年,可以说是亲眼看着Smart长大的,而且工程师出身的蔡澈博士是小型车的忠实粉丝,可能蔡澈博士的存在是诞生多年从未盈利的Smart能存活至今的原因之一。但是,今年5月份,康林松(Ola Källenius)即将上任接替首席执行官职务,康林松是戴姆勒第一位不是来自德国的负责人,他也不像蔡澈博士一样工程师出身,康林松的背景是金融,“冷血商人“是更适合他的标签。他对Smart没有兴趣,更没有感情。据牛车网产经从外媒了解,戴姆勒公司内部人士称,即将接任的康林松表示公司“与smart品牌没有历史渊源”,将“在必要时毫不顾忌地杀死该品牌”。

#总结

如果把戴姆勒集团比作“清宫戏“,那么蔡澈就是即将退位的老皇帝,Smart则是老皇帝最为宠爱的小公主。只可惜小公主生性调皮,琴棋书画样样不通,恐新帝登基之后对小公主不利,便将小公主许配到大王爷家,以保退位之后小公主还能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吉利与戴姆勒成立合资公司会极大程度的帮助smart品牌摆脱困境。庞大的中国市场足以让Smart分割一块美味的蛋糕,同时吉利也可以对smart的持续研发提供雄厚的资金支持,进行电动化、智能化产品的开发,确保该品牌能够继续生存下去。


相关标签: Smart 吉利 戴姆勒
免责声明:牛车网是广大网友共同参与的一家汽车行业网络交流平台,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包括专家)均可在牛车网旗下WEB网站或者APP移动端发布文章和帖子,其内容无法一一证实,所以牛车网对这些内容不承担责任。如果网站内容中存在版权和真实性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调查并做相应的删除处理。server@niuche.com
显示更多评论
下滑加载更多

登录牛车网

还没有账户,去注册 第三方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