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车网 精华 和汽车安全有关的三大流言,蒙了你多少年?

和汽车安全有关的三大流言,蒙了你多少年?

麻凯 发表于 牛车网 2017.07.10 16:20

“一拉车门,二拍车头”是仅凭一根手指就能鉴别汽车安全的“老司机”们总结出来的鉴别技巧,意思简单来说就是:车门开启时有沉重感,手指按压车身不出现坑洼变形,车头钢板更硬的车就相对安全。

这样的说法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出现,尤其总被居心不良的人用来抨击一些车型,甚至造成人们对车辆安全的误解,而且类似这样的论据比比皆是,那么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聊有关汽车安全的几大误区,让大家对车辆安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误区:钢板薄的车不安全

首先,“钢板薄的车不安全”这话得打个大大的叉子。其中所提及的钢板往往指车身覆盖件,也就是翼子板、门板这类车身外皮。其实,这些车身覆盖件对安全性所带来的影响微乎其微,甚至几乎不在车辆碰撞安全的设计范畴之内,而真正在碰撞中起到保护自身作用的是车身“骨架”,而车身外皮的薄厚更多是对本身以外的行人安全才具有一定影响。

用来体现碰撞安全性的都在车身“骨架”的设计上,甚至骨架钢板的使用也并非哪里都越“硬”越好。可参考上图中不同“骨架”部位的颜色深度(深色即代表钢板强度高),我们可以发现,包围乘员舱一周的“骨架“最硬,例如A/B柱,车顶横梁等,以避免在碰撞中发生变形侵入乘员乘坐空间对乘员造成伤害。

而车头车尾的骨架则相对较“软”,在碰撞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变形来吸收撞击能量,并提供一定缓冲,将缓冲后的撞击力平均、可控的传递到乘员舱,可谓该硬的地方硬,该软的地方软,整体硬度搭配和几何设计都是十分考究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溃缩吸能”,而且这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由奔驰提出,并一直被各大车厂沿用至今(参考上图)。

随着工业水平的提升,和车辆主动安全技术的丰富,在能够保证车辆碰撞安全的基础上减少其它金属部件的厚度,实际上是所有车厂所追求的,相对轻薄的覆盖件,还能减轻车重,对其它各项综合性能带来一定提升,也因此成为当今汽车科技发展的大趋势,那么就又引出了车身质量的问题,我们继续来聊。

误区:整车质量越重车越安全

其实,钢板薄厚间接的也牵扯到了汽车质量的问题上,大多数人认为车“沉”车就稳,所以安全。上面段落已经提到了,其实钢板在满足各方面使用要求的同时生产的很薄也是一种技术水平的体现,试问哪个车厂不希望在达到安全标准的同时减少钢材的使用来降低生产成本呢?而这背后是需要更加先进的制造工艺来支撑的,当然了这是在保证安全标准的基础之上。

例如,A车和B车的安全评级相差不多,但A车整备质量远远低于B车,那么你会选择哪台呢?可能大多数会选择B。但其实,车身质量的降低,不仅能带来更好的动力性,更好的燃油经济性,甚至还能减少制动距离、增加操控灵活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安全性,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轻量化”工程,再次重申,是在保证安全系数的基础上。

可能有人还会说车轻高速“漂”,车重车就稳,当然,这个观点没有问题,但要看拿什么来比。在如今汽车科技发展的大前提下,高速稳不稳相比车身质量以外,空气力学的应用、车辆设计下的重心高低、轴距的长短以及底盘调校水平、转向机构调校特性等,更是保证其各种工况下车身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而非一项车身质量就能够决定的,但如果车厂还是只能靠车身质量的加大来增加整体的稳定性那只能说明其车辆设计水平一般了。

误区:车门“沉重”的安全性高

车门“沉重”的安全性高,为什么要加引号呢?因为这里沉重二字一般在人们嘴里是指开启和关闭车门时的“那股力”,也可以说是厚重感(抱歉我实在想不出更好的词儿),而非单纯所指的车门质量。

其实,开关车门时的厚重感大部分是车门内部防震贴片和隔音材料,以及密封条性能所带来的效果,仅一小部分与其车门自身重量有关,因此仅这一点就已经否认了这个观点。

另外,即便是车门的质量也不能绝对的说明其内部是否具备安全结构或者安全结构的优良。目前不少车型的车门都已近使用了铝合金材质,重量相比传统材料要轻上不少,而且车门内部的防护结构也分为梁式和加强筋式两种,重量上有一定差异但是防护效果可以做到相差无几。

最后,大多数人对车门内部的加强筋与加强梁还存在一些小误区,其实车门加强结构的安全意义并不是直接抵抗碰撞冲击,而是保证车辆在发生侧面碰撞时不自行开启,以及发生碰撞后仍能保证顺畅开启的作用,能够承受侧向撞击力度的其实是整个车身中强度最高的B柱。

总结:

诸如文章开头提到的“一拉车门,二拍车头”这类说法其实还有很多,但是显然鉴别车辆整体安全性并没有那么简单,但也不必太过于纠结,我们只要不过分轻信并大肆宣扬那些图谋不轨之人的言论,日常驾驶注意交通安全并系好安全带才是最安全的,我相信,随着汽车理论知识的逐渐普及,这类言语将只会成为博取人们一笑的笑柄。

相关标签: 安全 误区
免责声明:牛车网是广大网友共同参与的一家汽车行业网络交流平台,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包括专家)均可在牛车网旗下WEB网站或者APP移动端发布文章和帖子,其内容无法一一证实,所以牛车网对这些内容不承担责任。如果网站内容中存在版权和真实性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调查并做相应的删除处理。server@niuche.com
显示更多评论
下滑加载更多

登录牛车网

还没有账户,去注册 第三方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