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车网 精华 1系三厢不温不火,宝马中国特供是否走到尽头?

1系三厢不温不火,宝马中国特供是否走到尽头?

徐梦雅 发表于 牛车网 2017.05.16 16:00

今年5月,宝马发布了4月销量数据。相比排名从第一跌到第三的奥迪,宝马1-4月销量同比增长18.55%,形势大好。但在中国市场豪车销量排名中,宝马依旧将“千年老二”的称号贯彻到底。

意图直冲云霄,今年2月28日宝马在华推出1系三厢车型,专为国人打造。为冲量而生的1系三厢,能帮助宝马打一回翻身仗吗?

1系三厢表现不温不火

宝马在华发展,一直都是稳中有升。今年4月,宝马在华销售48,869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增39.2%。今年1-4月,宝马(包括宝马、MINI)累计销量191,697辆,同比增长18.55%。

尽管成绩斐然,但豪华车在华销量排行榜第一的位置仍旧与宝马失之交臂。做了多年“老二”的宝马似乎不甘,今年2月28日,在华上市了1系三厢车型。在宝马家族里,1系三厢“中国特供”的身份表明了它存在的特殊性。一直自诩“后驱为王”的宝马采用UKL(紧凑级)前驱平台来打造这款在这款轿车,配置降低的同时成本也变得更低。由此,这款车从上市起就肩负了宝马冲量的重任。

和其他车型不同,宝马1系三厢上市时外界众说纷纭,对它未来的预测是向两个极端走,一类认为价格低销量会不错,一类认为丧失宝马味道卖不动。上市至今两月有余,该车却并没有朝这两个极端发展。

数据显示, 4月(单月)宝马1系销量2530台;从上市至4月,累计销售5562台。对于1系三厢来说,它的上市可以算是含着金钥匙的:宝马在华的知名度和品牌度为1系三厢问世添光加彩,这一点足以让该车在华站稳脚跟;前期有研发投入,中后期有宣传投入,而如今累计5562台的成绩,对于宝马来说,只能算是“不温不火”,甚至有点辜负了宝马对它的“倚重”。

蛰伏期:形象树立大于走量 

刚刚上市不温不火,是不是代表1系三厢被华否决?在牛仔看来,前期的销量数据并不能代表1系三厢今后在华发展绵软无力,但毫无疑问可以肯定的是,它是一款并未注入“宝马血液”的车型。

为拉低门槛抢占非豪华品牌的中端市场,奥迪A3应运而生,如今奥迪A3优惠力度大,仅四月单月销量已达6496台。看中了更加年轻、更具潜力的细分市场,宝马也布了一局珍珑棋, 1系三厢便是关键棋子。

在牛仔看来,1系三厢现今尚处于蛰伏期,为了赢得今后的市场,没有“宝马血液”的1系三厢目前树立形象的需求大远过于走量需求。当新车上市的热度一过、宣传期一过,它的优惠力度就会显现,到那时才能看到更为真实的消费者需求和该车销量。

值得注意的是,背靠宝马的1系三厢售价20万出头很具诱惑力,但理性来看,宝马引以为傲的纵置后驱该车并未搭载,这就意味着宝马多年自诩的前后50:50比例已经不复存在。空有宝马之名,却没有宝马之“实“,该车的出现似乎代表着宝马品牌特色的模糊。


有名无实能走多远?

宝马中国总裁刘智在今年年初表示“驾驶性能是宝马一直以来的品牌精髓”,刘智所言“精髓”来源于纵置后驱。1系三厢与采用后轮驱动的进口两厢1系有着较大的不同,该车采用UKL前驱平台,挑战着外界对宝马的固有印象。

后驱车因固件较多,价格虽较前驱车贵,空间虽较前驱小,但在驾驶时,加速或爬坡的牵引性是明显优于前驱。国人购车,价钱大于品牌大于性能,这样的环境下,后驱车优势在部分国人看来如同鸡肋。

资本性质公司若不考虑市场实际情况和造车成本,渐渐边缘化甚至走向消亡就是最终宿命,例如2011年申请破产的萨博汽车公司。显然,宝马很有防范意识,并不是这一类。车企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更多的利润,宝马根据中国市场做了调整,意图弱化性能将价格压低来获取消费者的青睐,这是好事吗?

就如刘智所说的,驾驶性能是宝马的品牌精髓,为了市场而选择放弃后驱的1系三厢,宝马的品牌特色逐渐模糊,似乎丧失了宝马的精髓。“千年老二“并不是宝马的追求,宝马一直强调创新能力和运动感,足以见宝马并不是一家“安分”的车企。为了冲量,放弃自身特色,对中国市场作出妥协,就能换来销量第一的位置?这种略带谄媚的态度,又如何能保证不被大环境下的竞争对手超越?

就宝马市场定位问题,牛仔电话和短信联系了宝马中国副总裁孙玮,其并未回复。

免责声明:牛车网是广大网友共同参与的一家汽车行业网络交流平台,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包括专家)均可在牛车网旗下WEB网站或者APP移动端发布文章和帖子,其内容无法一一证实,所以牛车网对这些内容不承担责任。如果网站内容中存在版权和真实性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调查并做相应的删除处理。server@niuche.com
显示更多评论
下滑加载更多

登录牛车网

还没有账户,去注册 第三方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