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瓜子二手车等独角兽们如何熬过寒冬?

avronqu·2016-09-12 15:29
0 0 0

夏日尚未结束,资本的寒冬却已经持续很久。“10亿美金俱乐部”的独角兽们,对此应该感同身受。

传说中的独角兽,形如白马,额头生角,因稀有而高贵。但是过去几年,资本追捧之下,独角兽也开始“量产”,光环背后的含金量无人深究,直至凛冬降临……

我的一个朋友名列其中,他刚刚得知,新一轮融资未能过会,数月的尽职调查只换来梦想破灭,巨额开支将会在接下来迅速榨干现金储备,投资者只会比前任女友还冷血,holy shit……

SharesPost刚刚发布报告,美国有1/3的独角兽将跌落神坛,估值从10亿美元大幅下滑。CB Insight的报告则显示,新增独角兽的数量在下降,从去年第三季度的25个,到今年一季度的10个。而根据艾瑞的7月份的报告,中国来自TMT领域的独角兽,有79个,注意,这数量已经不只是“有点儿多”。看看下图,都在这里,你觉得其中有多少个是真正的独角兽?有有多少个能安然度过这个漫长的冬天?

结合这个榜单,笔者动手做了一些分析,盘点一下独角兽们的成色,和它们正在经历的煎熬。

独角兽的煎熬之一 蜜芽:烧钱运营,难以为继

母婴电商的成长伴随着持续的争议,经历了一波高速增长之后,各家业务似乎都进入了低速增长期。以蜜芽为例,外界能看到的,只是估值的不断刷新,从10亿美金到87亿人民币,再到报出100亿估值,然而新一轮融资却迟迟未定。

为什么?除了大环境的影响,最重要的是运营数据无法支撑其估值,没有哪家投资机构敢随便接盘。

根据QuestMobile的数据,蜜芽日活33万、用户规模231.27万,近一年的日活大起大落,这是烧钱运营的典型特征,也是绝大多数垂直电商致命的结构性硬伤。京东、天猫等可以通过扩张品类摊薄成本,垂直电商却不能。如果不能从业务运营上摆脱烧钱拉新的套路,想撑过这个寒冬,恐怕只能大幅度降低估值,流血融资。

独角兽的煎熬之二 瓜子二手车:扩张受挫,高管出走

瓜子二手车是赶集网创始人杨浩涌的二次创业,明星创业者,出手就不凡,成立数月,就完成了高达2.045亿美元的A轮融资,估值10亿美元,起点之高,起步之快,堪称“史上最快独角兽”。要知道,Uber在2011年的A轮融资,也不过100万美元而已,直到2013年的C轮融资才能融到2亿美元。

起点过高,对于一个初创公司来讲,其实是一把双刃剑。A轮巨额融资之后,瓜子二手车一路高歌猛进,迅速扩张至200多个城市,5000多名员工,二手车交易、金融、售后等多条业务线齐头并进。但是激进扩张的代价很快显现出来,据媒体报道,瓜子二手车COO陈国环上月离职,随之而去的还有多名核心高管。

团队离散的背后,是业务、战略的重挫,必须有人背锅。10亿美金起步的高估值下,瓜子二手车必须要给出足够惊艳的成绩单,才能在资本凛冬里打动下一轮的投资机构,然而时也运也,资本鼓吹已久的二手车市场并未如期爆发,瓜子高处不胜寒,扩张不激进则业绩不惊艳,业绩不惊艳则无人敢接盘,其中甘苦,谁人能解?

据悉,瓜子最近又启动了一轮大规模的广告投放计划,请了孙红雷做代言,然后广告攻势这东西,经过一年来的疯狂轰炸,再而衰三而竭,效果难有期待,当然也可以反问,想要短期疗效,除烧钱之外,又有何良策呢?

独角兽的煎熬之三 纷享销客:业务与巨头狭路相逢

在刚刚宣布完成新一轮7000万融资后,估值10亿美金的纷享销客不但没有招兵买马,反而开始了大规模裁员。据公开报道,纷享销客目前员工人数已不足2000人,而在此之前公司总计有2510人在职,据称人员的裁撤还将继续。做为10亿美金俱乐部的一员,纷享销客保守的打法与阿里旗下的钉钉脱不开关系 。

2015年5月,脱胎于来往的钉钉对外推出2.0版本,从最早的企业通讯工具,升级为移动协同平台,然后只用了短短的五个月,其服务的企业用户数已经突破30万,覆盖100多个行业和全国300个城市。对于纷享销客来说,背靠阿里的钉钉已经成为了最强对手。为此纷享销客不得不推出免费版,同时从第四季度开始,加大了广告投放的力度,全年广告投放金额很快超过了1亿元。直接的后果就是致眼看胜利在望的2亿元全年销售额目标,最终功亏一篑。

有时候,不是你自己做错了什么,只是你的对手是BAT……

为了应对钉钉的穷追猛打,纷享销客不得不做悲观估计,储备弹药被动应战。除了空间被挤压的问题外,同样因为定位而受困扰的还有快手(估值10亿美元排名第79位),早前一篇刷爆朋友圈的文章《残酷底层物语》曾将快手背后的人群下沉定位曝出来,尽管其用户数据十分漂亮——3亿用户、日活千万,但内容的低质量和人群的低净值很难得到品牌广告主的青睐。

独角兽的煎熬之四 多家独角兽:省钱过冬,裁员续命 

2015年8月,e袋洗获得由百度领投的1亿美元融资,步入独角兽行列;2016年8月,媒体爆料e袋洗开始裁员。事实上,裁员的并不止是e袋洗,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裁员已经成为创业公司的主旋律:2015年9月,阿姨帮裁员60%;2016年3月,爱鲜蜂裁掉海淘、校园、采购、销售400人,裁员幅度36%;2016年5月,宅米裁掉市场和销售;2016年7月,新美大裁掉地推和销售5000人,裁员幅度15%……

根据报道,新美大(估值180亿美元)和员工签订了PIP(员工发展改进计划),引入末位淘汰机制;饿了么(估值41亿美元)则将除北上广深杭州成都外所有的配送团队甩给了代理商;甚至上市公司都未能幸免,58同城开始实施“996”,被解读为变相裁员,姚劲波的微博评论被愤怒的员工围攻……

根据简单的统计,独角兽公司中今年裁员的至少有7成。其中包括但不限于美丽说蘑菇街(估值30亿美元,排名第21位)、纷享销客(估值10亿美元,排名第60位)、趣分期(估值10亿美元,排名74位)等。

以上述企业为代表的独角兽普遍有以下几种特点:

1、估值泡沫严重;

2、商业模式存在硬伤;

3、体量巨大,运营成本高;

事实上,“独角兽”很难像小企业一样,悄悄地紧缩开支,悄悄地调整业务,以期平稳过冬。他们必须在媒体的聚焦之下,一边疗伤,一边奔跑,一着不慎,万丈深渊。

Stealthmode的联合创始人Francine Hardaway说,“如果你足够聪明的话,就让别人来收购你吧,起码在公司倒闭前员工还能有个着落。这就是创业。”

这将是许多独角兽最终的命运。 

附注:美国独角兽的日子也不好过…… 

中国独角兽的冬天难熬,美国独角兽的生存现状也不好看,集中表现在:

1、IPO放缓,公共市场萎靡。在过去几年里,估值10亿美元以上的公司在其上市后,其中2/3公司股价已跌落发行价之下。比如Line的IPO市值为69亿美元,远低于2014年的100亿美元,Lending Club、Etsy、Hortonworks等强行上市的公司市值最多到了两三折。

2、私人市场新融资机制流行。越来越多的企业将IPO时间表推后,转而采用新的融资机制,比如Airbnb和Uber数十亿美元的借贷融资,Soptify十亿美元的可转换债务融资,以及高盛为Nutanix提供的7500万美元pre-IPO债务借贷等。

3、并购越来越少。今年以来到7月,美国一共发生了21起金额超过10亿美元的科技公司收购案,但只有两家最后一轮估值达到了独角兽级别。  

最后来看看CB Insights对美国101家Startup公司死法的调查,你可以看到,在中美两国的创业公司之间,幸福的公司各有各的幸福,不幸的公司死法却差不了太多。(死法分别是:缺乏市场需求、资金断链、团队问题、竞争作死、成本过高、产品太烂、缺乏商业模式、营销缺位、忽视用户、产品跳票、不聚焦、团队冲突、重心转移、缺乏激情、创业选址错误、无融资、诉讼官司等)

点赞|0 收藏|0
免责声明:牛车网是广大网友共同参与的一家汽车行业网络交流平台,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包括专家)均可在牛车网旗下WEB网站或者APP移动端发布文章和帖子,其内容无法一一证实,所以牛车网对这些内容不承担责任。如果网站内容中存在版权和真实性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调查并做相应的删除处理。server@niuche.com
推荐文章
参与讨论

登录牛车网

还没有账户,去注册 第三方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