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让合资代工,中国品牌仍未雄起

AUTOlife车生活·2015-04-02 14:21
0 0 0

合资企业代工中国品牌,长安铃木开了历史先河。但它的意义不应该被过度解读。

长安新奔奔让长安铃木代工,一石激起千层浪。舆论几乎一边倒地认为:长安已经强大到与合资品牌平起平坐的地位,同时铃木已经衰落到要靠代工来维持生计了。甚至有人想到了长安逼宫铃木,最终将其收购……好大的一盘棋!

这的确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并非像大部分人那么乐观。首先来解析一下,为何长安铃木要为新奔奔代工?

2010和2011两年,长安铃木销量连续增长,均超过20万辆。而彼时长安铃木只有一个工厂,产能为25万辆。但这已经不足以支撑当时的产销量。2012年4月,长安铃木第二工厂奠基,分两期完成,计划产能也是25万辆。不过2012年长安铃木销量出现了下降,只销售了17万辆,同比下滑22.7%。于是第二工厂建造紧急刹车,只完成了第一期工程,产能10万辆。也就是说,目前长安铃木的总产能为35万辆。

当然,这项代工对于长安来讲有着更深一层意义。铃木在小型车技术上有深厚积淀,大众与铃木合作正是看中这一点。而新奔奔在奥拓的生产线生产,“这对于提升中国品牌车型的制造水平、装配工艺、管理规范都有很大帮助,并给长安树立一个切实可学的标杆。”汽车市场分析师封士明表示。

“新奔奔代工一事,可以视作汽车合资的2.5时代。”上述分析师补充。在合资汽车公司生产的车型中,中方的贡献比值已经越来越高。从东风L60开始,中方就已经占据主导。而新奔奔在研发、设计、品牌、生产、渠道等方面的中国品牌贡献比值综合评分达9.0分。

从上述表格可看出,在合资公司生产的车型中,中方的实力和作用逐渐凸显。在过去多年的合资模式中,外方的强势已是常态。但同时中方在潜移默化中也逐渐成长,甚至变得比外资更强势,中方取得的进步值得肯定。

但高兴之余,还不应该忘了,有种腹黑叫捧杀。

正如开头人们的态度一样,一边倒地认为长安如此强大,甚至和铃木平起平坐。但事实并非如此。时间回到2011年3月,铃木和大众的合作关系开始逐渐恶化。大众在发布企业发展报告中称,可对铃木的“财务及运营方针起到重大影响”。铃木修对此大为不满,“大众侵害了铃木的独立性。”以此为由,铃木修在一次临时的董事会议上做出决定,结束与大众汽车资本业务合作关系。

此后的法兰克福车展上,大众集团CEO马丁·温特科还抱有希望:“双方的磋商一直在进行。”但最终铃木还是通知大众,就解除合作关系展开谈判。谁给我脸色看,我立刻让他付出代价。倔强的老头,倔强的铃木。

连大众集团都不放眼里,难道屈尊于长安,甚至让其压在身下?这不是铃木的一贯作风。要知道在印度市场,铃木占据绝对的领先地位。当初大众也正是看中这一点,才和铃木建立合作关系。

反观长安,确实有“五国九地”的研发布局,在中国品牌中也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但这并不能说明其产品力已比肩合资品牌,在国际上品牌知名度比起铃木也仍有距离。

“中国品牌的发展,现在比拼的还是品质的稳定性,还尚未到比拼技术、性能的地步。”知名汽车评论员张志勇觉得,新奔奔代工一事,使得长安汽车的技术、性能向合资品牌跨了一大步,但仍有差距。

一位中国品牌高管也曾坦言,中国品牌需要通过三代产品,大约10年左右的时间,才会真正理解制造的本质,产品质量、可靠性和基础能力,才能到达造车的基本标准。而像长安、吉利、奇瑞等几家主流的中国品牌车企两三年前才完成整合,走上较快发展的道路。漫漫长征路,刚刚开始。

长安铃木代工新奔奔其实是个很好的案例。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合资也好,中国品牌也罢,只要练好内功做好自己,终能拨云见日。

不过,在渐有起色甚至与合资品牌平起平坐时,也不可得意忘形。虽然长安新奔奔让长安铃木代工,在品质、管理等方面有进步,更一步靠近合资品牌。不过技术、性能还有待提高。

保持一个淡定的心态,理性地看待中国品牌的进步。不过分悲观,不过分欣喜,不棒杀也不捧杀,才是一个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应有的态度。

点赞|0 收藏|0
免责声明:牛车网是广大网友共同参与的一家汽车行业网络交流平台,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包括专家)均可在牛车网旗下WEB网站或者APP移动端发布文章和帖子,其内容无法一一证实,所以牛车网对这些内容不承担责任。如果网站内容中存在版权和真实性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调查并做相应的删除处理。server@niuche.com
推荐文章
参与讨论

登录牛车网

还没有账户,去注册 第三方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