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造车靠谱?看看IT圈人士如何帮助雷军“YY”。

童济仁的汽车评论·2014-08-08 17:35
0 0 0

转载此文,童济仁不认可文中关于造车的各种观点,熟悉汽车制造业的朋友都知道,从有想法到一辆量产车型的诞生,需要的东西远比IT界朋友们想象的要多。如果电动汽车那么好造,全球也就不会只有一个特斯拉了,有趣的是,整个IT界,在汽车制造领域,似乎也就只看到了特斯拉的故事。

-------------------------------------------

雷军:小米公司“造车”消息属实?




“我最近在研究,将遥控汽车放到xiaomi.com去销售。”2012年6月,小米手机在成功融资2.16亿美元时雷军曾这样“妄言”过。在当时看似是一个不太靠谱的玩笑话,如今真的要实现了。

3月29日,小米手机创始人兼董事长雷军在2014深圳IT领袖峰会上演讲时透露,小米今年营收将达到700亿,预计明年营收将超过千亿,2015年小米出货量目标1亿台。

在同期举办的中国车联网大会上,雷军高调露面并表示,小米与某知名车企秘密研制的小米纯电动汽车预计最快2015年即可实现量产。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业界哗然!


车联网是近两年的热词,各大车企和互联网公司热炒的话题。车联网是通过装载在车辆上的电子标签通过无线射频等识别技术,实现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所有车辆的属性信息和静、动态信息进行提取和有效利用,并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所有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提供综合服务。车联网这个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与小米所擅长的领域一拍即合!

我们立刻采访一位参与小米汽车研发的人员。据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唐先生表示,小米汽车属于小米公司的机密,不便透露更多信息。我们都知道汽车从最初的研发设计到测试生产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当被问及小米汽车如何能在2015年实现生产销售时,唐先生解释道,其实早在几年前,小米公司就与某著名电动汽车品牌共同参与设计研发汽车,小米汽车现已经进入路试阶段,最快将于2015年实现量产与销售。

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某著名电动汽车品牌应该是指特斯拉。一直以来,雷军对特斯拉的汽车很兴趣,曾分别于7月和10月赴美拜会Elon Musk,在他看来,如果没见过,没开过特斯拉的汽车,不会知道这辆全智能的车有多酷。雷军不仅对特斯拉感兴趣,实际行动上雷军也是非常支持特斯拉,其预订了两辆特斯拉,一辆给自己,一辆给他参与投资的UC的CEO俞永福。

被誉为“全球科技含量最高”的特斯拉汽车与小米在很多方面都有着共同点。他们都是潮流的代表,他们都为狂热而生,他们都采用饥饿营销的抢购方式销售等等。小米手机有着诱人的价格和强劲的性能,同样特斯拉现款车型Model S有着让跑车咂舌的3.9秒百公里加速时间,尽管国内市场的顶配车型售价达到11万美元,要知道电动汽车与传统内燃汽车不同,电动汽车的最大成本在于电池,特斯拉Model S的电池成本占据了快一半!同时唐先生也意外透露,为进一步适应中国市场,量产车型最终将会在国内由比亚迪生产,届时价格将会大大降低,真正成为全民抢购的汽车!(车神榜)

编者按:之前,itQun已经抢先报道了小米要造绿豆汽车的文章,而这一次,仅仅是愚人节的笑话还是小米一贯的营销手法呢?


孙晓红:雷军要造车 要拿“绿豆”赌明天


小米似乎天生就是一搅局者。

之前毁誉参半的饥饿营销,搅得手机行业不得安生暂且不说,只说现在,据一位熟悉小米CEO雷军的人士近日透露,小米未来可能会生产电动汽车,品牌为“绿豆”,该车的定位为北漂一族,类似电动房车。

小米雷军要造车,而且是要造电动车,大概是缘于特拉斯。一直以来,雷军对特斯拉的汽车很感兴趣,曾两次赴美拜会特斯拉的CEO马斯克。并且,雷军还预订了两辆特拉斯,一辆自用,一辆送给了他参与投资的UC的CEO俞永福。在他看来,如果没见过,没开过特斯拉的汽车,不会知道这辆全智能的车有多酷。

也的确,雷军和马斯克,或者说是小米和特拉斯,有着太多的相同点。小米是国内手机中的互联网企业,特斯拉是全球汽车中的互联网企业;小米和特斯拉都采用网上预定直销模式,控制渠道成本;不打广告,定位于“发烧友”的粉丝文化,重视用户体验,用户对产品有很强的参与感。这样说来,小米雷军生出造车的想法,倒也不奇怪。

雷军要造车,显然是要用“绿豆”赌电动车市场的明天。毕竟,无论是人们对新能源车的日渐看好,以及政府层面对这个市场的关照,电动车市场都有着不错的前景,而且国内的比亚迪、北汽、上汽等厂家,已经先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且在市场和产品两个层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以比亚迪为例,它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比亚迪,0—100 公里/小时5.9秒的加速时间,百公里仅为1.6升的油耗,早已为众人所知,也得到了一些地方政府的认可。目前,秦已经获准进入在深圳、广州、上海、天津等地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进行实际销售。而它的另一款纯电动车E6,也先后进入了深圳、上海、天津和北京等地市场销售。而且,它的电动巴士、E6等产品,在国内多地的推广,以及在海外市场的运营,也都获得了不错的反响。

有了其它车企在前面的铺路,雷军想进来端上一碗“小米绿豆粥”,似乎顺理成章。只是,中国现行的准入制度,对于还是汽车行外人的雷军来说,是一个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在此之前,很多行外的人或企业都曾有过进军汽车行业的意向,比如波导、美的、新飞、奥克斯、五粮液等,但是,大多数企业都未能如愿,只有比亚迪收购秦川后,在汽车界占稳了脚跟。之后,国家颁布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更是对汽车准入进行了规范,要求生产新能源汽车的企业必须至少掌握车载能源系统、驱动系统、控制系统三大核心技术之一,并通过国家发改委的资质审定纳入公告管理。在这样的制度约束下,雷军要造车,还是一个要走很长一段路的理想。

即使是雷军的“小米绿豆粥”获得准入,雷军也需要克服传统制造业特点与互联网思维的水土不服。就以雷军所欣赏的用“互联网思维”入行的特斯拉为例,在进入美国传统汽车销售领域时也遭遇碰壁。新泽西州宣布将强制执行一项禁令,不允许汽车制造商直接销售自己的产品,此举将导致特斯拉汽车在该州的业务趋于瘫痪。至此,特斯拉的直销模式已经在美国的三个州被禁。

进入中国后的特斯拉,同样面对类似的问题。按照我国的《汽车品牌销售实施管理办法》,进口汽车要在中国销售需要有总代理商,特斯拉引以为豪的直营模式直接与之抵触。因此,特斯拉还需要建立一个销售公司,或者找一个销售公司做代理,才能合法销售。

特斯拉的遭遇,小米必须引起重视并引以为戒,雷军如果真的想要造车,还是要把自己的互联网思维与中国国情接上“电”,才有可能造出自己理想中的电动车。在这方面,比亚迪作为一个IT企业,成功拓展汽车业务的经验,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值得小米借鉴。既然雷军可以远赴重洋专程到美国拜会马斯克,不妨也就近去比亚迪取取经,这对他的“小米绿豆粥”如愿端上桌一定会大有裨益。(孙晓红)

  小米如何造“特斯拉”?献给雷军的两份“小米汽车”企划书



  编者按:本文是一位软件工程师的“天外来稿”,之所以这么说,确实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到的一些观点,对于要造一辆车来讲,多少还是有些过于乐观。小编之所以全文刊发,是因为深感传统行业需要天马行空的跨界思维,哪怕现在看来是那么的不着边际,真理和出路也许就在不断修正、碰撞、融合之后,出现在某一处拐角。

  去年八月家里刚买的一辆伊兰特意外被盗,让我开始关注汽车防盗产品,接着扩展到智能汽车、新能源汽车以及相关的车载系统、主动安全、车联网、混动技术、电池、充电技术等非常广泛的技术细节,同时也在关注着汽车外围的智能设备、4G、虚拟运营商、互联网金融等科技、互联网前沿动态。

  各种创新想法的积累和沉淀让我对这一领域有了系统的看法,在这里分享给大家(有点长),欢迎拍砖、多多交流!

  这几天圈子里面盛传“智能手机制造商小米拟进军电动汽车行业”,这个消息目前无法辩认虚实,看到有朋友谈到制造电动车种种困境,笔者倒想谈谈IT行业或者别的制造领域进军“电动汽车制造业”有没有可能性,或者有没有所谓的“捷径”。

  跨行业进军电动汽车制造领域没有媒体朋友理解的那么难,也没有很多理解的那么容易。没有那么难的原因是因为当下遍布全球的供应商,能够给予你提供技术咨询、制造咨询、产品规划咨询,这些都可以让你进入这个行业,从外行转变为内行。

  没有那么容易是因为,想要做好电动汽车,需要克服的问题不是造出来一辆车,我们经常看到某地某人造出来一辆车的新闻,这个门槛太低,如何做好一款车,并且采用一个立体化的战略去设计、制造到营销,这个需要不仅仅是魄力,还有运气的成分在里面。

  所谓“难”或者“易”,关键是当事者最初的心理预期,看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市场份额,什么样的企业未来。如果是未来实现自己的造车梦,这个实现起来并不难,如果想要赚钱则还需要下更多功夫。那么小米该如何去实现电动汽车制造梦,成为“中国特斯拉”呢?下面就来看看两位业内人士给雷军的“小米汽车”计划书。

  献给雷军的“小米汽车”企划书一:

  第一、并购一家整车车企和入股几家供应商

  笔者第一个建立便是并购一家整车制造商,这个方面最好是中国本土的汽车制造商,当然如果有能力去并购海外的汽车制造商则更好。这个步骤包括特斯拉汽车当年也进行了这个步骤,艾伦穆斯科并非特斯拉的最初创始人。

  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这样的话你就具备了制造商电动汽车最基本的资源,而作为整车制造商来讲,这些是赖以生存的东西。此前笔者的文章也谈到了相关的内容,不妨在这里在论述一下,当下在全球范围内,只要有足够的集成能力和资金链条都可以完成汽车制造流程,这个并不是虚妄。

  我们谈到的汽车技术主要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其一是理论研究阶段,其二是应用集成阶段,其三是产品商业化推广阶段。对于理论研究阶段主要存在于一些著名的高校、研究所,这里面主要指的是欧美都一流的高校研究所,因为我国很多研究机构目前走的路子并不是原创性的理论研究,而是跟随海外研究所或者纯粹利用一些试验条件为企业打工,这点属于研究机构运作的朋友都了解这方面的情况,当然我们也看到了很多著名的汽车企业自身也作了很多理论研究,并且这些逐步形成其核心技术,这些笔者在今后的文章中会详细表述。

  第二个阶段属于集成应用阶段,这点主要的任务集中在汽车制造商的肩头上,普遍存在汽车制造商的众多研究中心身上,回顾汽车集成的过程,一款汽车产品在开发之初主要找到自己的产品定位,然后根据产品的定位选择相应的零部件供应商,当下的零部件供应商可以让汽车整车制造商获得任何部件,然后再根据质量控制标准进行汽车的设计和生产。

  第三个阶段是让自己生产制造商的产品让消费者接受,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这样就完成了整个汽车的产品过程。很多人可能会疑问汽车制造商的最大难点和责任在哪里,当然在于汽车质量流程的控制上,书面上来讲属于标准流程,这些很多汽车并购的关键内容,当然也属于汽车制造商的最基本的责任之一。

  这个时候来讲,并购了整车制造商,让你基本上获取了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你可以进行生产制造汽车,然后通过供应商进行采购,将这些集成起来,你就具备了整车制造能力。

  所以,如果资本还可以的话,建立并购或者入股多家零部件供应商,这里主要是指核心零部件供应商。这样的情况下,能够保证自己在关键的时候不至于掉链子,所以这些方面是基本情况。

  第二、购买一个有沉淀“名牌”

  第二个建议是购买一个有一定基础的品牌,这些年我们看到很多具有深厚文化沉淀的品牌由于经营问题落魄,并购一个相应品牌并不困难,特别在欧洲市场并不乐观的情况下,这个事情操作起来更为方便。

  为什么这样做呢,我们看到很多企业推出的产品可能问题不大,但是消费者认可情况却有着较大的差异,作为新兴的市场,营销占据着及其重要的地位,这个时候为了便于进行产品营销,一些大品牌更加容易让消费者认同。

  当然,这些年我们也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品牌打造案例,比如自主汽车打造高端品牌,或者购买相应的外方品牌,比较典型的奇瑞汽车的观致,万向前段时间购买的菲斯科汽车,以及吉利购买的沃尔沃汽车等方面,这些没有铁律说明什么样的方式更好,而是什么样的方式性价比更高。

  第三、准备好大量现金去营销

  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情况比较乐观,当然这个领域的从业人员都知道,这些也都是相对应前几年不景气的市场情况来言的,想要从这个市场赚取大量的利润并不容易,至少短时期并不容易。所以,想要进军电动汽车制造领域,需要的不仅仅是一腔热血,更需要的是大量的资本。

  完成这三个方面,小米科技也好,其它IT行业也好,就基本上具备了电动汽车的制造能力,当然正如笔者开篇提到的那样,要想从当下群雄逐鹿的汽车市场中脱颖而出,具备基本的制造能力和营销能力还是不够的,还需要能够的差异化产品设计和营销,这里面需要更多的细化去掌握核心技术,这些才是企业获胜的根本,当然这些方面跨行业行为需要更多的努力。

  献给雷军的“小米汽车”计划书二

  一、背景

  从政策、技术、市场等方面,电动汽车在国内发展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环境,现在国内市场缺的还是像Tesla那样在美国成功的产品以及背后的生态系统。Tesla在美国选择富人这个消费群体、跑车级别的车型、颠覆式的车载系统(驾驶体验)、大量配套充电设施建设和惊人充电速度、售前/售后透明贴心的销售/服务模式等,这所有创新使其带来了生态系统级的全新用户体验,从而取得了汽车界苹果成就。

  国内外传统汽车企业和供应商在汽车智能、新能源技术领域都在积极准备,一些优秀的产品已经上市,但是我们希望的自主品牌实现弯道超车似乎优势并不明显。国内在车联网、汽车电商、O2O和后装市场虽然有很多创新也不断有创业者加入,但是不管是用户体验、规模、影响力都很小不成气候,整个产业都需要一个苹果、特斯拉一样能够整合各种创新科技、自成体系带给用户惊讶体验的企业率先突围,然后带领相关服务、产业快速成长,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杀出一条路来。

  在我国互联网行业却充分发挥了创新能力,成就了一批伟大的企业和优秀的产品,在没有政策保护的情况下越走越强,国外产品很难进来。最近创新、竞争又进一步升级,BAT三巨头在各个领域全面展开了并购、投资,完善自己的生态系统,小米也按照自己的计划完善着自己的生态系统。

  和BAT不同的是,小米是软硬件结合的,采取的是终端+服务的模式,而BAT以平台服务为主,而且小米相对BAT比较开放,与各家都没有特别大的竞争关系,充分和三家合作,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走的是差异化路线,每一款产品都有自己的追求、计划,执行效率非常高,产品品质、用户体验、营销做的都很好并且产品之间的关系整合得非常紧密,一直都在不断优化调整。

  小米的产品已经形成了:1、以手机为中心的配件、软件服务等产品;2、以路由器、电视、盒子为主的智能家居产品;3、小米互娱及阅读等内容服务为中心的文化产品服务;4、周边玩具、衣服和第三方产品等小米商城,在符合“我们的时代”定位的广大消费者剩下最关心的产品就是小米公寓和小米汽车了,这两个传统领域都有太多太多可以被创新改造的地方,改造的结果就是惊讶的产品、惊讶的价格、惊讶的体验。

  二、实现步骤

  1、调研、分析、定位,确定方向

  首先作为科技公司,可以采用和手机类似的方式,自主研发、代工生产。当然汽车涉及到的技术要求的广度、复杂度都不是手机这类普通电子产品所能比的,还有一些政策限制,这就首先需要能和传统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可以得到人才、技术、制造等全方面的支持同时保证对企业独立发展的控制权。

  然后作为科技公司我们做的产品必须是环保、务实、前卫的。我们可以选择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动两种车型:纯电动定位日常通勤,混动兼顾通勤和远途旅行,两者的电池容量要充分调研用户需求,控制电池成本,随着成本降低、能量密度的提升逐步提高容量;考虑到混动技术复杂度较高可以先推出纯电动。

  考虑到研发周期会比较长,且非智能汽车的市场存量巨大,可以采用小米盒子、小米电视的模式,同时开始研发。比较容易的小米盒子先上市,收集用户反馈、优化系统,为小米电视做好铺垫减少试错成本。在这里我们可以利用比较成熟的蓝牙OBD模块、结合小米手机对MIUI进行深度集成,提供“驾驶模式”功能,提供将来车机的大部分功能和用户体验。

  2、成立公司,招兵买马

  公司前期主要需要两方面支持:车机(包括系统、导航和车联网服务)和新能源汽车技术。

  前者,已经被阿里巴巴收购的高德非常合适,现在和将来可以合作的环节非常多,高德本身就有多年的车载导航经验和地图数据,车联网领域也在发力,其背后的阿里还有互联网金融、虚拟运营商、云计算平台等可以在车贷、车险、通信、车联网平台等广泛的合作,而且是双赢,阿里和高德的服务都是平台性质的,用一款优秀的产品可以快速扩大其影响力,并快速在其它汽车品牌普及应用。

  后者,比亚迪比较合适,不管是在传统汽车还是新能源汽车都有着全面的技术和成本优势,作为有责任感的民营企业比亚迪在合作上可以更开放、灵活、高效。

  此外将来还会有很多技术需要突破、引进,可以考虑并购、入股等多种方式合作。就像小米引入高通投资,将来肯定需要很多汽车供应商支持。

  资本方面,可以优先考虑有汽车投资背景的资本,在需要相关企业支持时能够提供协调作用。

  最终的原则就是公司始终控制在小米的生态系统中,保持独立性、开放性,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有了这一切后就需要快速扩充团队,把原来在传统企业得不到发展实现价值的人、想创业或已经创业的团队,想在这里获得更大发展的人都吸引到这个创新的大团队,通过扁平式的管理、高效的沟通协作形成一支战斗力惊人的庞大团队。

  3、研发

  手机的“驾驶模式”功能的研发,需要车载系统团队和MIUI团队、手机硬件团队进行合作,作为新一代手机、新一代MIUI的重要功能去发布。

  这块产品包括:小米手机+蓝牙OBD模块+智能手机支架/基座

  手机:带有NFC和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运行具有驾驶模式功能的MIUI系统

  蓝牙OBD模块:可以实时读取OBD诊断信息,并通过低功耗蓝牙方式传递给连接的手机

  智能手机支架/基座:分带系统和4G联网功能和不带两种版本,都提供无线充电和NFC功能,手机放上去可以自动连接蓝牙OBD并打开驾驶模式、进入充电状态,带系统的可以安装SIM卡,内置GPS,可以用手机做一些远程操作和设置

  这里最重要的就是系统的用户体验能否超过传统车机,并和电话的传统功能无缝体验,免提电话、语音控制、车联网应用等等好玩的功能都有实现的平台。将来这些系统、应用还有手机和车机的互联体验都可以为以后的智能汽车做好铺垫。

  汽车的研发,需要注重技术的消化吸收并大胆创新和各小团队的合作,对新技术的开放合作,并用做互联网的效率、热情去研发汽车,遇到难点技术需要更多合作企业的协调支持,注重各个层次人才的培养。

  车辆外观可以考虑市场上年轻群体比较喜欢的小型SUV这种跨界车,对目标消费群体做好充分调研,体现我们追求个性、科技、高效、人性的精神理念

  续航里程、加速性能、最高车速也都要做好调研,作为产品的合理目标。

  在混动方面可以考虑使用:小排量具有涡轮增压+缸内直喷+可变气门正时等最新节能减排技术的传统发动机配合双离合+ISG发动机起停技术还有后桥电动机,实现增程、混动、纯电动、纯发动机等多种模式,并掌握ECU的优化技术,以后车载系统的远程升级不仅可以获得功能上的更新,还可以实现汽车更安全、更节油等功能。

  4、发布、推广

  智能驾驶模式的功能,可以随新手机、新MIUI一起发布,利用发布和上市前宝贵的时间充分的进行公测、优化、完善。

  由于混动技术相对复杂,可以考虑先发布纯电动版本或者混动版本延后上市。

  产品基本定型成熟后,可以像小米路由器一样,拉开发布和上市时间,对于新鲜产品的优化和接受需要一个过程,发布后,我们可以现在少数城市开小米汽车体验店,用户可以到店参观体验提建议,也可以以短期租车的方式开走深度体验。

  推广方面完全可以按照手机的方式充分利用免费的社交网络,在上市前后可以通过电视广告的形式进一步扩大受众群体和影响力。

  5、销售、售后

  销售依赖官网线上直销,线下分步在各个开放购买城市的体验店起到售前体验咨询、提车交付和售后服务的作用,通过服务质量和绩效挂钩的形式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就像小米之家一样。

  这种模式下4S店已经不需要了,取代的是官方服务店,而对于车贷和车险也都可以在线和互联网金融、保险公司签订,保险理赔和维修服务可以由小米售后完成(提供服务的公司小米可以入股、或者通过提供专属服务产品进行合作),由于小米官方运营,所以服务和产品质量也都是标准化、可靠的,价格都是透明的。

  就像手机一样,有了这个生态系统平台,虚拟产品、更多的附加值更高的汽车配件都可以产生巨大利润,因此在手机上的成本价销售,赚配件和随时间和产量增长带来的成本下降带来的利润在汽车这个系统同样可行(虽然汽车是慢消费品,但是产品做好的话市场需求就会很大,而且周边配件、服务的利润也是非常可观的)。

  汽车本身就有很强的线下俱乐部文化,加上广大的米粉社区和爆米花活动,以及智能汽车带来沟通的便利和大量的使用心得交流,可以肯定小米的汽车文化也将是米粉的汽车生活和小米汽车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6、远期发展

  相对于手机创新已经出现乏力,汽车领域可以创新和应用的技术还有很多,人们还在充满期待,所以这个行业要想达到下一个相对稳定的周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保持开放创新,时刻跟上步伐、努力成为苹果那样引领最新科技的公司,造福大众

  以上是我自己对智能汽车领域的一些想法的沉淀、总结,很多都很理想化,作为一名传统软件行业程序员,我对互联网、汽车还缺乏经验,实际接触的汽车更是很少,只是通过互联网广泛关注了一些知识,希望和广大从业者和爱好者多多交流。(作者:赵铭锦)

点赞|0 收藏|0
免责声明:牛车网是广大网友共同参与的一家汽车行业网络交流平台,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包括专家)均可在牛车网旗下WEB网站或者APP移动端发布文章和帖子,其内容无法一一证实,所以牛车网对这些内容不承担责任。如果网站内容中存在版权和真实性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调查并做相应的删除处理。server@niuche.com
推荐文章
参与讨论

登录牛车网

还没有账户,去注册 第三方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