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叫我们“中国品牌”好吗?

智选车·2015-03-25 08:00
0 0 0

“虽说中国品牌距离优秀的海外品牌还有差距,且在这十年的发展之中遭受了无数的白眼和质疑,但他们仍旧自强不息,力求质变。诸多中国企业也不希望再被当做那个听起来总需要被扶持和帮助的‘自主品牌’,而是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站起来,不再仰视那些国外汽车品牌。因此我们联合政府协会、众多中国品牌车企、主流媒体共同倡议:从此告别‘自主品牌’这一名称,将‘自主品牌’称呼为‘中国品牌’,推动中国车企继续做大做强,走向国际。”

近日,《汽车之家》在其十周年之际,发布了这样一则倡议,对于自主品牌的更名,小智也表示不能同意更多。或许,你会觉得小智对此的反映有些“过大”:“铺天盖地的汽车号都报道了这件事情,这事儿很大吗?”

确实,对普通的消费者来说,更名这事儿确实同你没有直接关系,你会选择自主品牌的原因可能大部分取决于“预算”,自主品牌永远是那个预算不够才会选择的“备胎”,但“备胎”真的甘心只做一个“备胎”吗?绝对不是!这些原本的自主品牌也在不断提升自己的产品力,以提升自己的溢价能力,——换言之,就是取得消费者的品牌认同。

到那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用合理的价格买到一辆性价比颇高“中国品牌”车,而不用担心朋友的各种“不理解”了。所以,更名为“中国品牌”只是第一步,未来会发生什么很难预料,但可以确定的是,未来的中国品牌应该会越来越好。

1中国品牌困境重重

目前来说,中国品牌的发展可以说是困难重重。

首先,合资品牌产品价位的“下压”让中国品牌原本的舒适区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过去,中国品牌与合资品牌几乎“井水不犯河水”,——中国品牌在低端市场"抢占领地",合资品牌在中高端市场“独领风骚”;而今,中高端市场逐渐饱和,不少合资品牌车的价位一降再降,以合资中级车为例,很多车型的价格已经降到15万以下,君威凯美瑞15万也可以买到,这也让中国品牌变得举步维艰。

其次,中国品牌本身的品牌力是个大问题。原因很多,比如:早期没有技术储备,设计、制造工艺、品质都比较低导致品牌价值低,即便如今掌握了一定的技术,设计、工艺、品质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品牌力的提升也受到消费者已有“低端廉价”印象的拖累。

这就好比是一个“死循环”,合资品牌的下压影响了中国品牌的目标人群和价位区间,持续在这个区间的发展并不能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感。那么,如何发展才能突破瓶颈?答案一定是在不断提升产品力的情况下加强品牌的建设,并注意求同存异。

2产品力+品牌力+求同存异,以求突破

品牌发展要在产品力提升的基础上,找到标志性的“定位”。在这一点上,大家熟悉的宝马就以“操控感”赢得消费者,而沃尔沃以“安全”博得信任。

但很多中国品牌并没有自己的“标签”,小智就无法明确说出“广汽传祺”或是其他默默无名的品牌的主要特色。也正因如此,中国品牌走不出“包围圈”。

当然,中国品牌中,冲出重围的也有。在电动汽车刚兴起之时,比亚迪就卯准了这个潜在市场,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打造了美誉度颇佳的“”,不论是从电动车的市场定位,还是车身设计、名称上中国风的定位,都是一次成功的尝试,这样的标签,无疑是比亚迪突出重围的利器。不仅是比亚迪,其他品牌也表现不俗,比如长城有了城市SUV“哈弗”,而吉利准备用最美中级车“博瑞”与合资车对抗。

相信这些中国品牌会在不断的自我剖析中,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标签”,在中国这条路上走的更远。

今天,小智特意撰文,以示对中国品牌的支持,接下来小智的文章中会使用“中国品牌”的称谓,并更多的关注中国品牌。但这绝不会影响小智的公正客观性,因为无原则的支持和偏爱只会对中国品牌的进步和发展不利。最后,衷心希望我们的中国品牌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加倍努力,不断提升产品力和品牌力,让中国消费者逐渐认同并购买属于他们自己汽车产品。


点赞|0 收藏|0
免责声明:牛车网是广大网友共同参与的一家汽车行业网络交流平台,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包括专家)均可在牛车网旗下WEB网站或者APP移动端发布文章和帖子,其内容无法一一证实,所以牛车网对这些内容不承担责任。如果网站内容中存在版权和真实性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调查并做相应的删除处理。server@niuche.com
推荐文章
参与讨论

登录牛车网

还没有账户,去注册 第三方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