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计师的造车之路——云造团队和他们的云马智能电动自行车

geekcar·2015-03-11 08:20
0 0 0

看到这个封面图片,相信你应该会被它所吸引。这是一辆电动折叠自行车,它的「爸爸」是一家在杭州的创业公司,叫做「云造」。


云马 X1 智能电动折叠车

云造科技主要从事智能代步工具的设计、研发、销售、以及智行车社区运营。而目前最主要的工作则是云马 X1 智能电动折叠车的设计研发。


云马 X1 的研发从去年的 9 月份开始,设计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在大城市拥堵时的城市通勤问题。总结这辆车的设计可以提取以下几个关键词:


1. 折叠:可折叠结构,2 秒折叠,体积小便于收藏。


2. 轻量化:铝镁合金车身,总重 12kg,自带小轮可拖行。


3. 快速充电:内置三星锂电池,两小时充电可支持 30km 续航。


4. 动力回收:刹车下坡时回收动力可增加续航。


5. 智能模块:GPS 定位模块、GPRS 通信模块、蓝牙 4.0 模块、高性能处理器和车载 OS1.0,手机 App 连接车身。软硬件结合实现各种功能。车把中央可以固定手机,留有充电口。手机可以充当行程仪表盘。



云马 X1 的整车结构、总体造型由云造自己负责;细节设计则部分外包。设计团队对此进行了解释:例如脚蹬这个部件,云造将其外包,要求设计公司出十个方案,然后再由自己团队进行挑选改进。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研发的效率,争取时间。至于整车的供应链则都由江浙沪以及深圳的厂商来提供,各个部件都是单独制造之后再集中进行整车组装。不过这样的组装模式也对于每个零件的供应商有着更高的要求。


云造的设计总监沈月波透露说,云马的研发进度大约已经完成了 80%,目前正在进行整车的结构强度测试,一些细节也还在打磨,与云马 X1 配套的 App 也在同步进行开发,将会有 iOS 以及安卓两个版本。内测计划在四五月份进行,App 也会同时进行测试,不过如果不搭配云马 X1 的话,某些功能会被阉割,例如检测车辆信息的功能等都无法实现。


云马 X1 的最终销售途径是自家官网,售价大约在两三千元。在今年的八月份左右,它将会在淘宝上开始众筹。对于众筹平台的选择,则是受前期天使投资中阿里身影的影响。这个售价的受众可能就只能针对一些相对手头宽裕的人,对于日常通勤来说人们可能更乐于去选择认知程度相对较更高且运载能力更强的普通电动车。


其实,云造最担心的并不是销售的问题,因为智能电动车市场本身就很大,大家都能有自己的市场。目前最需要考虑的反而是售后问题,因此云造正在与一家全国范围的售后服务提供商进行洽谈。具体合作模式是云造负责质量监督和技术支持,具体线下的维修保养则外包。但是这样的合作模式并不能完全保证服务的质量,虽然在短期内能够迅速普及,但相当于在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又增加了另一个环节,效果可能并不一定好。


这是一个怎样的团队?


当我到达云造科技在 3 月 1 号才搬过去的新办公室时,我第一反应是进入了两个不同的世界。左手边的一半还在紧锣密鼓的装修之中,而右半部分则已经是完全投入到办公状态的样子。团队迅速扩大,导致办公场地紧缺,所以他们搬得非常匆忙。


云造科技成立于 2013 年,创始人兼 CEO 邱懿武,本身是浙江大学工业设计硕士研究生毕业,曾经获得了红点奖 、IF、IDEA 国际设计奖等 12 项大奖,也曾在多家知名公司担任产品设计和交互设计工作。在 2014 年获得来自米仓资本、童玮亮、太火鸟、银杏谷资本等百万级天使投资。于 2015 年初完成 per-a 轮千万级融资,由雷军系的顺为资本领投、米仓资本跟投。至于 A 轮,邱懿武表示目前还在谈,可能会在今年下半年完成。


云造科技对自己的定位是一家做设计创新的互联网公司。整个团队目前有二十多人,主要是由设计研发团队组成。其中的大多数人都是浙江大学的毕业生,公司地址也在浙大紫金港校区附近的西溪科创园。令我惊奇的是,除了专业的技术团队之外,这里的大多数人都或多或少的有着工业设计的专业背景,甚至于运营采购等职位也是由工业设计专业的人来担任。


不过,目前国内已经涌现出一批以设计师为核心的创业团队,这群人都有着很高的审美以及追求。但是当投身于产品研发时,具体怎样权衡设计与市场,是值得这些团队来思考的。


市场与未来

目前智能电动车市场日渐火爆,功能也日渐趋同。云造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邱懿武觉得,云造本身的设计驱动型属性使得云马在外观设计上会比其他品牌具有一定优势,设计师主导的团队更知道自己想要做的究竟是一辆怎样的电动车。很多其他团队外包设计则是由设计公司告诉你应该是什么样。仅是这一点优势就足以使云马 X1 显得与众不同。


未来,云造会考虑制造智能车锁等配件,也会考虑下一代版本的迭代来给用户以更多的选择,甚至还有可能与车厂进行合作,将云马 X1 直接配置在一些车辆中。不过这些都不是云造目前的工作重点,他们还是想先把手头这辆车做好。毕竟只有产品做好了,未来才有更多可能性。


作为一家设计为核心竞争力的团队,设计师属性附加在产品本身会使产品在外观上优势比较明显,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大批量生产时,外观设计的差异性会使得成本大大增加,仅仅是云马 X1 车身结构的开模成本就高达几十万。批量生产的品控问题也更加难以控制。而且这些增加的成本最终都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消费者是否能够为这些成本买单,也是一个未知数。至于前车之鉴,看看锤子你就知道了。


对于智能代步工具这个市场,功能的研发目前可能已经到了一个瓶颈,造车团队想要在功能上拉开与同类产品差距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每个团队在研发中对于设计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大,这也是云造认为自己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但这并不代表着功能上只要做到人家有的我也有就够了。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在于用户体验,用户关心的永远是你做的而不是你说的。真正提升用户的骑行体验才是一款代步产品成功的基础。


对于这样的创业团队,虽然可能不是每个都能取得成功,但正是由于这些团队做出的努力,才驱使整个行业的设计制造水平不断提高,最终受益的则会是大众消费者。而且谁又能知道下一个「苹果」不会出现在中国呢?

点赞|0 收藏|0
免责声明:牛车网是广大网友共同参与的一家汽车行业网络交流平台,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包括专家)均可在牛车网旗下WEB网站或者APP移动端发布文章和帖子,其内容无法一一证实,所以牛车网对这些内容不承担责任。如果网站内容中存在版权和真实性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调查并做相应的删除处理。server@niuche.com
推荐文章
参与讨论

登录牛车网

还没有账户,去注册 第三方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