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榜单哪家强,中国美国不一样!

12缸·2014-11-14 07:40
0 0 0

最近在网上随便就拿到了2014年美国的JDP可靠性PP100(每100辆车的问题报告数量)排名,结果一对比发现与大洋彼岸的中国市场简直是天壤之别。车是一样的车,得出的结果怎么差距就这么大呢?这么大呢?

首先我们看看在中国地区豪华车品牌的排名情况。保时捷以37分的成绩高居榜首,遥遥领先于奔驰(52分)和雷克萨斯(55分);但是美国的情况却是保时捷125分,远远落后于排名第一的雷克萨斯(68分)和排名第二的奔驰(104)。37分与125分,这分明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品牌,可事实是残酷的,这就是保时捷。

其次再看看主流品牌排名情况。大众在中国的排名第一(进口大众52分),而在美国大众的得分(158分)则远低于行业平均线(133)。同样52分和158分怎么可能是出自同一个品牌呢?难道大众厚此薄彼,对中国市场格外关照?(最近这速腾也是全球召回,然后大众说,外国人爱车会养车,中国人不爱惜车,碰了不去修,结果,后悬挂这事,没完没了了,不信去看咱国家质监局的投诉网站,满屏都是大众速腾后悬挂问题,建议大众把速腾列为进口车,看谁敢说俺有问题。哈哈)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强烈的反差呢?先不要急于说美国的车和中国的车配置不同,汽车可靠性调研VDS(Vehicle Dependability Study)在设计问卷时考察的是PP100指标,也就是以每100辆车的问题报告数量作为标准,以此评价车型的可靠性, 基本上排除了因为车型和配置上的不同所导致的结果差异。因此同一个品牌在太平洋两岸的得分差距如此之大实在是匪夷所思,我们在这里想知道的就是同样是J.D.Power,同样是进口汽车,这差距到底是如何产生的?

在这里我不想断然下结论,只能对J.D.Power说,你们的表现似乎太不专业了,很难让人感觉到排名的公信力,更无法自圆其说。估计这背后是否存在操纵排名只有J.D.Power自己才知道。

回头说回这个姐弟炮中国榜,2014年10月31日,J.D. Power亚太公司发布2014年中国新车质量研究SM(IQS)报告。报告显示:2014年汽车行业平均水平持续进步,新车质量达到新高度,每百台车问题数只有104个。行业总体质量的提升,主要由制造类问题的减少及自主品牌的明显改进所贡献。

对消费者而言,这样的一个排名是否可以对消费决策带来帮助?对企业而言,这样一个结果是否可以令其在2014年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最主要的是这样一个调查是否具有客观性?是否真实体现出各个品牌新车的品质高低?在移动互联时代,J.D.Power的调查方式是否还有意义?带着种种疑问,我们来对这次调查的结果进行一下剖析。

一、样本空间数量:

在J.D.Power的官方说明中,2014年中国新车质量研究是基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期间购买新车的21,311位车主的反馈。研究报告分析了21个细分市场,一共涵盖62个品牌的212款乘用车车型。数据收集工作于2014年4至8月在中国各地51个主要城市进行。

首先是样本量,我们从最简单的逻辑出发,一个调查结果是否客观真实取决于样本量的多少。一共21311位车主,涵盖了62个品牌,212款乘用车型,也就是说平均每个车型也就是100个车主;数据收集工作在中国各地51个主要城市进行,那么平均每个城市,每个车型只有2个车主。像在北京这样的人口超过1500以上,私家轿车保有量超过400万辆的城市,2个车主真可谓是大海捞针。

其次是样本空间大小,2013年中国的乘用车新车销售数量为1200万辆,假设2014年上半年新车销售属于淡季,综合平均下来每月也有100万辆。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间共九个月,累计销售数量约为900万辆。21311位车主仅占总销量的0.24%,连1%都不到的样本空间怎么能够客观反映出中国的新车品质?这样的随机性是不是太大了一些?

作为自诩为权威汽车市场调查的权威机构,J.D.Power是否可以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二、调查指标:

IQS 是 INITIAL QUALITY SURVEY, 中文是新车质量调查。是J.D.POWER公司的评价车辆质量的一个标准。IQS 基于车主报告其在购车后2到6个月遇到的问题向制造商和供应商就新车质量提供深层次的诊断信息。该调查以每百辆车的问题数量(PP100)为标准进行测评。内容分为八大类别: 1.车身外观; 2.驾车经历; 3.配置、操控和; 4.音响、娱乐设备和; 5.座椅; 6.空调系统(HVAC); 7.车身内装; 8.发动机及变速系统。 综合得分以每百辆车所出现的问题(PP100)来衡量,分数越低,表明发生故障的频率越小,质量也越高。涉及到以上性能的零部件都将成为扣分的项目。不过我们并不知道在这八个类别当中,什么样的情况算作质量问题?如果没有操作细则,没有对车主事先的培训,那么被调查者很容易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来进行评价。比如说车身外观,是按照油漆瑕疵斑点数量的多少来计算,还是按照瑕疵密度,也就是在单位面积里面出现的瑕疵斑点数量来评价?还有就是不同级别车型车主对车辆质量的期望值不同,比如说这次表现突出的自主品牌,通过调查发现自主品牌与国际品牌之间的差距降至历史新低点,这一趋势自2011年起已持续四年,并于今年缩小至36个PP100。这样的结果应该值得我们骄傲,但是不要忘了,自主品牌的车主本身对车子的要求相对简单,很多时候并不认为一些异响、装配瑕疵、抖动就是故障。如果将这些自主品牌车型拿到欧美等成熟市场再进行调查,我们才可以得出客观的结果。再有就是如前所述,每个城市平均只有两个车主接受调查。中国这么大,各个地方的消费习惯和汽车使用条件千差万别,怎么可能用同一种标准来进行判断?比如说空调系统,北方消费者认为空调可以满足夏季使用,但是南方消费者就可能会提出夏季制冷效果不好。城市用户驾车经历在2-6个月磨合期内,基本都是在市区内,行驶里程一般就是5000公里左右;如果是西部地区,2-6个月可能有的车已经超过2万公里了,这样就算是同一款车也不具备可比性。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中国车主新购车辆之后2-6个月多数只是进行了首保,在保修期内一般都会回到4S店进行保养和维护。车主在保养之前并没有意识到车子可能有哪些质量问题,而车间的维修人员在保养维护的时候也并不是将所有的质量问题都反馈给车主,一般就是检测出来之后直接调校完成,作为保养的标准检修作业项目。所以车主和维修单位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在这种情况下根本无法判断车主对车子的了解情况,更何况是进行IQS调查?这和国外的情况截然不同,国外一般来说车主动手DIY的情况较为普遍,因此车主可以直接发现车子存在的问题,对车子的了解程度更加客观深入。

三、调查结果:

J.D.Power亚太公司发布的2014年中国新车质量研究SM(IQS)报告显示,中国新车质量持续大幅提升,自主品牌进一步缩小与国际品牌之间的差距。J.D.Power预计,如果保持类似的进步幅度,本土品牌将在2018年在产品质量方面将达到国际品牌的水平。对于自主品牌来说这是一个利好消息,但也不要盲目乐观,捧杀有时候更可怕。自己几斤几两难道还不知道?J.D.Power的结果参考一下就可以了,千万别当真,以为自己真的就要天下第一了。到时候盲目上车型、扩充产能,直接结果就是产品滞销、渠道瘫痪、资金链断裂,最后就是企业破产。

另外在豪华车品牌比较当中前三名分别是保时捷(37个PP100)、沃尔沃(45个PP100)、宝马(49个PP100),路虎质量好于奔驰和雷克萨斯。首先我们不应带着有色眼睛看待结果,只是客观分析一下。基于上面对调查指标的分析,排名结果已经不重要,只是可以发现人们对品牌的喜好程度与对故障的接受程度成正比,喜好度越高,质量问题越容易被忽略,这就是恋爱效应吧。

主流车品牌:进口大众超丰田本田的确让人有些意外,首先主流和非主流是如何界定的?按照销量来说为何一汽-大众没有上榜?难道就是因为速腾的问题么?一汽大众可不止速腾一款车型。而且这次在召回中,也有进口大众甲壳虫车型。所以这个排名真的有些匪夷所思。

最后在2014年中国新车质量研究中,一共有14个细分市场符合颁奖要求。在各个细分市场中获奖的车型如下:

这个结果可以说是皆大欢喜,家家有奖,各个有面子,足可以为今年的年终总结增光添彩了。由此可见,作为厂家其实最关注的并不是自己产品到底品质如何,而是能否进入J.D.Power排名,谁叫直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其他排名可以替代他。大家都知道这只是一个游戏而已,游戏的结果是按照商业目的设计的,厂家心甘情愿地被绑架,说白了就是面子问题。当有一天各个厂家都不再以J.D.Power排名来证明自己,而是以卓越的品质赢得市场,那才是实力的体现。

所以入围的企业不要沾沾自喜、没有入围的企业也不要自怨自艾,这就是个游戏,是J.D.Power炮制出的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让大家过年乐呵乐呵罢了。在此奉劝J.D.Power,把严谨的工作做严谨,否则忽悠大了节操就没了。

点赞|0 收藏|0
免责声明:牛车网是广大网友共同参与的一家汽车行业网络交流平台,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包括专家)均可在牛车网旗下WEB网站或者APP移动端发布文章和帖子,其内容无法一一证实,所以牛车网对这些内容不承担责任。如果网站内容中存在版权和真实性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调查并做相应的删除处理。server@niuche.com
推荐文章
参与讨论

登录牛车网

还没有账户,去注册 第三方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