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观察•新观察‖国产AT的“困兽之斗”

汽车观察杂志·2014-11-04 08:02
0 0 0

谈到国产自动变速箱,不知道有多少消费者能够异口同声的大声喊出它的名字,我猜真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到,这或许就是国产自动变速箱的“痛”。

  关于撰写一篇国产变速箱技术的想法在记者内心早就由来已久,但都是每每提笔都被前几年听到的一段关于国产自动变速箱的顺口溜所打断,这一段顺口溜虽然“一针见血”,但在记者心里却是永久的痛。似乎近几年国产变速箱术已经有明显的进步,这则顺口溜也没有了往日的准确性,但记者还是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长城汽车:动作迟缓,前景堪忧

  奇瑞汽车:积极研发,水平有限

  长安汽车:有心无力,采购为主

  吉利汽车:雷大雨小,性能平平

  比亚迪汽车:敢想敢干,甚是凶残⋯⋯

  其实这一则顺口溜,的确道出了前几年中国变速箱技术的种种弊端与诟病,近几年国产变速箱技术究竟发展都什么程度,且听记者娓娓道来。

购买与模仿不可持续

  熟悉汽车的消费者想必都知道,作为汽车最核心的部件之一,自动变速箱一直困扰着自主品牌的发展,面对国外的技术垄断与国内核心技术的缺失,吉利、华泰、比亚迪、东安、奇瑞等自主品牌企业开始选择购买与模仿国外的“成熟”技术来实现自动变速箱的生产,就这样那些原本走向生命周期末端的4AT和5AT以及6速双离合被高价引入到国内。但事实上,在面对合资品牌6速和7速自动的不断普及,这种在不久的将来就要失去竞争力的技术能够生存多久,企业何时收回高昂的引进费用仍是未知数。

  同时,发达国家对技术的封锁使中国难以迅速提升国产自动变速箱进程。在此情况下,和国外公司合资建立企业似乎成了必经之路。然而也有业内专家质疑,用市场换技术的战略在自动变速箱上未必能够成功,国家应该加强对自主创新的支持。

  “目前来看,自动变速箱在国内生产确实可以降低国内企业的采购成本,但国家的真正目的应该是通过联合开发,从外方那里获得核心技术,从这一点上看问题似乎没有解决。”盖世汽车网总裁陈文凯对《汽车观察》记者说。

  对于国产自动变速器的目前现状,《汽车观察》记者专访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徐向阳教授,他对记者表示,从发展趋势来讲:中国自动变速器处于市场发展的初期,市场发展潜力非常巨大。第二,自动变速器巨大的市场潜力为产业链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整个产业链,不同类型的自动变速器会增加很多的部件,手动变速器的齿轮精度满足不了自动变速器的要求。传统供应链也要进行升级,对产业链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第三,保持多种技术路线发展的格局长期不会改变。四种类型的自动变速器很难说一个独大。第四,从产品的类型来讲,AT永远是市场的主流,其次是CVT和DCT。

  对于AMT来讲,它的主要市场是在商用车。从大的技术趋势来讲,节能环保、智能化、集成化、小型化、轻量化是技术发展的总的趋势。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来讲,最核心的,一个是要有非常高的换档品质和质量,中国市场要有低的成本,要有好的售后服务。徐向阳如是说。

跨国公司的垄断封锁

  从我国目前自动变速箱面临的现状来看,总的来讲,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基本战略是垄断封锁,因为自动变速器是跨国公司核心的技术,自动变速器产品的单件利率要高于发动机的利率。他们对待中国整车企业采取的办法是只卖落后产品,不卖核心技术。中国人要想买一个六挡的自动变速器,想都别想,多少钱不卖给你。我们国内有一个自主品牌的企业负责配套的老总到天津某一个自动变速器的企业去,跟他们商讨配套的事。到了企业的门口,这家公司居然让我们这个负责配套的老总厂家都不让进去,根本不跟你谈。这是国内现在自动变速器的状况和跨国公司对待我们的态度。

  他们基本上在国内只生产不合资,如果生产也是以独资的方式进行。同时,他们快速的本土化转移,典型的美国通用,他有一个30万台的6AT的生产线,通用现在也在做别的新产品,据我所知,他们开发好了以后,也会拿到烟台来。烟台的变速器厂根本不跟上海合资,它是独资的。徐向阳对《汽车观察》记者如是说。

  对于国产自动变速箱未来的发展趋势,徐向阳对《汽车观察》记者表示,第一从国内总体情况来讲,我们可以得出中国自动变速器市场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市场需求非常巨大。第二,我们企业已经具备了样机的制造能力,但是还没有实现大批量的生产。第三,自主企业基本形成了多种技术路线的格局。第四,自动变速器产业被政府和行业的高度重视,正处于历史发展机遇时期。第五,通过技术引进、国际合作、中国正在掌握其核心的技术。

  按照我国自动变速器产业化的进度,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过去的2012年应该是中国自动变速器产业最关键性的一年,我们可以说是自动变速器走向产业化的元年。因为在2012年,各种类型的自动变速器都会由自主品牌的企业实现批量生产。2013年,就会进入一个快速膨胀发展期。到了2015年国内自动变速器产业就会形成一个相当的规模。这是我对整个行业发展的基本判断。

竞争已经空前充分

  《汽车观察》记者从中国工业信息网上了解得知,国内主要的汽车变速器制造企业近 50 家,其中乘用车变速器生产厂家约有 30 家。目前国内乘用车变速器行业具有分散性的行业特征,众多企业进行竞争,没有任何企业占据显著市场份额,各家企业均不足以对整个产业的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中国乘用车手动变速器制造商主要分两类:一类为一汽东风、上汽等整车集团的自我配套企业,在其有富余制造能力时,会进入变速器独立制造商的市场,如沈阳上汽金杯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部分为集团内配套)、唐山爱信齿轮有限责任公司(部分为集团内配套)等;另一类即变速器独立制造商,不附属于任何整车集团,独立为各整车厂配套,如浙江中马汽车变速器股份有限公司、格特拉克(江西)传动系统有限公司、唐山通力齿轮有限公司等。

  中国乘用车自动变速器制造企业很少,主要是国外汽车公司为在国内设立的合资公司提供配套,如上海采埃孚变速器有限公司、采埃孚传动技术(苏州)有限公司、北京现代摩比斯变速器有限公司等,自主品牌的自动变速器只有吉利汽车等少数企业实现了产业化。

突破与机遇并存

  据《汽车观察》记者了解,我们国家从01年开始到2014年,中国自动变速器平均年增长速度为35%。我们自动变速器的市场增长率要高于汽车行业的市场增长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趋势会保持下去。一方面汽车市场在增长,同时,自动变速器装车的比例在提高,是两个增长率叠加在一起。它的增长速度比汽车行业的增长速度要快。目前国内的自动变速器配套率为39%,这39%主要是指的乘用车。

  事实上,国内的自动变速箱市场基本上被AW、JATCO、ZF等跨国零部件企业所垄断。自动变速箱一直被视为制约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之一。长期以来,国产自动挡乘用车中,80%左右搭载的自动变速箱依靠进口,剩下的20%主要来自外方控股的合资企业,自动变速箱市场的价格风向标一直由跨国公司主导。

  2009年吉利收购全球第二大独立变速器公司澳大利亚DSI,该公司世界一流的自动变速器研发能力缓解了国内自主品牌缺乏核心技术的燃眉之急。09年5月,奇瑞宣布国内第一台自主CVT已在芜湖下线,实现了自主车企在CVT领域零的突破;在09年6月,长安汽车设立研发中心专攻变速器,以期在技术上与“海外军团”短兵相接。

  据报道,奇瑞汽车之前预计在2011年年底投产的奇瑞手自一体变速箱项目将于今年年底实现投产,年产能预计在10万套左右。吉利汽车明年也将有多款车型匹配DSI 6AT变速箱。有人表示,此举意味着自动变速箱这一制约自主品牌发展的瓶颈有望被彻底打破。

  奇瑞每年投入10%-15%的收入作为科研经费 ,其中核心零部件的突破一直是研发的重点。其中奇瑞变速箱项目在2003正式成立,至今已近8年。奇瑞在2006年的时候曾接洽过ION公司(被吉利收购的澳大利亚DSI公司曾属于ION公司),从DSI挖走了部分研发人员,成立了奇瑞澳大利亚研发中心。奇瑞公司负责变速器研发的朱新潮当时正在DSI担任高级研发主管。奇瑞在澳大利亚的研发公司是朱新潮一手建立起来的,这个由20多个顶尖汽车技术人员组成的团队,是奇瑞变速箱研发的中坚力量。

  无论是奇瑞的自主研发还是吉利的收购,这些都表明国产汽车在以不同形式来实现自动变速箱领域的突破。

把控核心技术是关键

  在《汽车观察》记者看来,自动变速箱的技术难点无非就是几个重要的技术难点上无法得到突破,如果相关自主品牌企业可以读懂并深入钻研这些技术难点,相信国产自动变速箱会取得突破性紧张。

  关于自动变速器有几个核心的问题,徐向阳对记者表示,第一,我们要承认我们存在的技术差距,我们要积极的采取国际化合作的战略。通过国际化的合作来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消化吸收掌握先进的核心技术。第二,我们要在国际化的合作中自主创新,培养自己的人才队伍。现在自动变速器行业非常缺人才。要是谁是学自动变速器的,掌握自动变速器的研发技术,各个公司都抢。很难找到这样的人才,所以我们要培养这样的人才队伍。第三,我们要形成自己的产业链。包括从原材料一直到整车,形成一个产业链。只有产业链强大了,自动变速器行业才能强大。第四,自动变速器企业自身我们要合作共赢,大家能够共享产业链。润滑油,如果长城润滑油好的话,大家都选它,你培养出一家能够为这个行业服务的企业。第五,整车企业要敢于吃螃蟹,去选用自主品牌的自动变速器,来把这个产业配置。

  在《汽车观察》记者看来,如果自主品牌的整车企业不选用自主品牌的自动变速器的话,我们造出来给谁用?跨国公司一开始不会用的。只有在自主品牌整车企业上用了,大家验证了你的可靠性、你的质量,他才能够推广到跨国公司去,才能使我们的产品更有竞争力。

点赞|0 收藏|0
免责声明:牛车网是广大网友共同参与的一家汽车行业网络交流平台,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包括专家)均可在牛车网旗下WEB网站或者APP移动端发布文章和帖子,其内容无法一一证实,所以牛车网对这些内容不承担责任。如果网站内容中存在版权和真实性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调查并做相应的删除处理。server@niuche.com
推荐文章
参与讨论

登录牛车网

还没有账户,去注册 第三方登录: